道在希夷不易寻,忘言息虑便知深。
黄金白玉将何用,争比灵源一寸心。
道在希夷不易寻,忘言息虑便知深。
黄金白玉将何用,争比灵源一寸心。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缘识》(其七十四)。从这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道德修养和心灵追求的深刻理解。
“道在希夷不易寻”,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真谛难以寻觅的感慨。这里的“道”指的是一种高尚的人生哲理或宇宙法则,它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而是需要通过深刻的思考和修行去探索。
“忘言息虑便知深”,则是在说当我们放下世俗的纷争与杂念,心灵安静时,就能领悟到事物的本质。这里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
“黄金白玉将何用”,这一句反问则是对物质财富的无效性的质疑。在诗人的眼中,无论是珍贵如黄金,还是洁白如白玉,这些物质财富都无法与心灵的宁静和道德的修养相比。
“争比灵源一寸心”,这里所说的“灵源”可能指的是精神的泉源或内在的智慧。诗人认为,即使是最微小的一点心灵的觉悟,也远胜过那些看似珍贵但实则虚幻的物质财富。
总体来看,这四句诗强调了精神修养和道德追求相对于物质享乐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对内在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
柳下湖光净一天,湖边垂柳起三眠。
小蛮自倚腰支袅,照镜梳头晓月前。
横枝直下是清池,花映清池水映枝。
知是君描和靖句,不知和靖寄君诗。
洞庭张乐起天风,玉磬吹来随圃中。
却被仙人熔作水,为君到底写秋空。
旧绕新萦绿万蟠,架余篱剩复垂栏。
先生醉帽堆香雪,知自荼蘼洞里还。
涌岫跳峰尺许宽,坐看云雾起岩间。
九疑荒远巫阳险,未必真山胜假山。
渠水来从林外泓,水知湖近各争鸣。
何人月下携枯木,写取穿云落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