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虽贪死后名,还家亦慰老来情。
钓鱼船上湾湾月,何用辕门报五更。
报国虽贪死后名,还家亦慰老来情。
钓鱼船上湾湾月,何用辕门报五更。
这首诗《漫兴四绝(其三)》由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家庭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句“报国虽贪死后名”,诗人以一种豪迈的态度表明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即使在死后也能留下美名,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牺牲精神和对历史记忆的渴望。
次句“还家亦慰老来情”,则转而表达出对家庭的眷恋与对晚年生活的期待。在为国家付出的同时,也渴望得到家庭的温暖与慰藉,体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后两句“钓鱼船上湾湾月,何用辕门报五更”,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在月光下的钓鱼船上,诗人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不再需要军营中的喧嚣与忙碌,只需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这里以“湾湾月”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何用辕门报五更”则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军旅生涯的释然,不再受时间的束缚,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国家与家庭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责任与个人追求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理解,以及在两者之间寻求和谐统一的智慧。
地僻藏吾逸,随宜托数椽。池新何许水?
枫寿不知年。竹让前林月,花归隔浦天。
綵鳞孤镜照,幽哢四窗圆。
曲几清时里,閒心太古前。
入因添晓起,出每及宵眠。
句得思仙寄,棋高许客传。
乾坤馀蠹简,勋业老觥船。
智有过荣计,先求胜祖鞭。
太章短东极,夸父恨虞渊。
世共称工者,吾知付莞然。
他时耆旧传,应指某公贤。
望夷宫中养秦鹿,百二山河春草绿。
穿花尚作呦呦鸣,宁识外人须尔肉。
李斯父子牵黄犬,上蔡东门志何浅。
血污云阳腰领红,狡兔纵肥能几脔。
阉高貌软足心路,称马献君君不悟。
群臣相视莫敢非,只恐出言丞相怒。
丞相怒,秦祚移。
函谷不守秦鹿驰,高材疾足争逐之。
项王叱咤起,乌骓日千里。
逐之不得不肯止,人疲马困乌江死。
沛公隐芒砀,手剑三尺长,网罗一举围咸阳。
扼其角,刳其肠,食肉寝皮传后王。秦鹿死,走狗烹。
后人不用悲韩彭,帝王神器匪力争。
炎炎火德多洪福,前有高皇后文叔。
回首平灵莽卓生,汉业亦同蕉下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