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偷声木兰花.怀戴无忝客成都》
《偷声木兰花.怀戴无忝客成都》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偷声木兰花

前年建业秋将暮,今岁蚕丛春又去。

别后思君,望尽南天不见云。

竹郎祠畔红棉好,濯锦江头红鲤少。

湘雨巴烟,不寄成都十样笺。

(0)
鉴赏

这首《偷声木兰花·怀戴无忝客成都》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回忆。词中通过对比前年与今岁的不同景象,以及对友人所在之地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前年建业秋将暮,今岁蚕丛春又去。”这两句以时间的流转为线索,描绘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景象。前年秋天在建业(今南京)时,已是秋末时节;而今年春天在蚕丛(可能指四川一带)时,春天又已过去。时间的流逝,不仅带走了季节,也带走了与友人相聚的日子。

“别后思君,望尽南天不见云。”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分别之后,词人遥望南方的天空,却只能看到一片云海,无法见到友人的身影,表达了思念之深。

“竹郎祠畔红棉好,濯锦江头红鲤少。”这两句转而描写友人所在地的自然风光。竹郎祠旁的红棉花开得正好,濯锦江边的红鲤鱼却显得稀少。红棉与红鲤,既是美丽的景致,也是友人所在之地的象征,通过这些意象,词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湘雨巴烟,不寄成都十样笺。”最后两句,词人以湘雨和巴烟比喻两地相隔的遥远,同时也暗示了友人未能寄来成都的十样笺,即友人未曾回信。这不仅是对友人行为的遗憾,更是词人内心深处对友情的渴望与失落。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道中即事

饶水回回转,白云西复东。

日斜喧急雨,天阔退飞鸿。

薄暮沿西峡,隆寒正北风。

兹行有胜事,未敢叹途穷。

(0)

山居即事·其二十

衰落暗成病,如何不白头。

百年长扰扰,万事祇悠悠。

耕凿资馀力,行藏独倚楼。

却因虚淡极,忽觉此生浮。

(0)

城西野行·其一

三月西城淑景多,晓烟清露暗相和。

晚钟未用催归客,闻道新亭更可过。

(0)

次韵吴伯庸竹间梅花十绝·其七

池边梅映竹边池,皎月勾添光陆离。

堪笑胡雏亦风味,从教横笛月中吹。

(0)

简州性上人求语

春山杜鹃啼,苦劝人归去。

声碎竹林风,血染花梢雨。

我老无家可得归,萝窗睡饱云黏衣。

山童推枕破残梦,报道有僧开竹扉。

何方圣者来寻讨,解包飏下青龙钞。

便欲庭前纵火焚,净地岂容狼藉了。

问渠何日离飞来,两月奔驰未到家。

好劝急归休歇去,春风落尽武林花。

(0)

偈颂一百零四首·其一○○

三伏炎蒸,汗流如雨。

一茎草上建琼楼,彻骨贫穷敌国富。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