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倒时家新样壶,策勋全在润脾枯。
如何消渴成都者,不设茶床只酒垆。
日倒时家新样壶,策勋全在润脾枯。
如何消渴成都者,不设茶床只酒垆。
这首诗描绘了春末时节,诗人对茶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日倒时家新样壶”,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新式茶具的喜爱与期待,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追求,更蕴含着对生活品质的提升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策勋全在润脾枯”一句,巧妙地运用了“策勋”这一军事术语,来比喻茶水对于身体的滋养作用,如同军功一样重要,强调了茶对于调养身体、滋润心灵的价值。这里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诗歌富有画面感和生动性。
接下来,“如何消渴成都者,不设茶床只酒垆”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渴求之时,更倾向于茶而非酒的选择。这不仅仅是因为茶的解渴效果,更是因为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在诗人看来,茶不仅仅是饮品,它还象征着清雅、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与酒相比,茶更能满足他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更为高雅、内敛的生活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茶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悄郊原带郭。
行路永,客去车尘漠漠。
斜阳映山落。
敛馀红、犹恋孤城栏角。
凌波步弱。
过短亭、何用素约。
有流莺劝我,重解绣鞍,缓引春酌。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
惊飙动幕。
扶残醉,绕红药。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任流光过却。
犹喜洞天自乐。
暖烟笼细柳。
弄万缕千丝,年年春色。
晴风荡无际,浓于酒、偏醉情人调客。
阑干倚处,度花香、微散酒力。
对重门半掩,黄昏淡月,院宇深寂。
愁极。
因思前事,洞房佳宴,正值寒食。
寻芳遍赏,金谷里,铜驼陌。
到而今、鱼雁沈沈无信,天涯常是泪滴。
早归来,云馆深处,那人正忆。
佳丽地。
南朝盛事谁记。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
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
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沈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
想依稀、王谢邻里。
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
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
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余悲。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
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
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筋还垂。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
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
绣阁里,凤帏深几许?
听得理丝簧。
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转清商。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
问甚时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