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以为多学,吾犹及阙文。
忧端已秦誓,糟粕尚三坟。
汝以为多学,吾犹及阙文。
忧端已秦誓,糟粕尚三坟。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杰的《读书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诗人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汝以为多学",意指对方认为学习很多知识是重要的,但诗人认为自己在这方面仍有不足,"吾犹及阙文",言明自己尚未涉猎或掌握的知识还有很多。接着,诗人提到"忧端已秦誓",暗示忧虑的问题源自古代,可能是指学问的广度和深度需要不断探索,如同秦朝时期的学者誓言般追求无尽的知识。最后,"糟粕尚三坟",将未被广泛接受或理解的部分比喻为古代典籍中的精华之外的部分,即那些深奥难懂或过时的内容,即使在古代经典如"三坟"(泛指古代典籍)中也存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学术研究的谦逊态度和对知识探索的执着,同时也揭示了古代文献中蕴含的丰富与复杂。
尝闻斐君子,外节以中通。
虚心应霜雪,夷险无春冬。
又闻髯大人,柔外且刚中。
霜雪莫之陵,雨露无全功。
以兹庇本支,不与时芳同。
遥遥念先德,毋忝尔芳踪。
若欲问圣学,诣学竹与松。
何以学竹松,生理一无穷。
刚通本阳德,去去成群龙。
昔我游太湖,欲访洞庭山。
匪为爱僻绝,自古多隐贤。
翠壁浮大泽,洪涛卷高天。
道阻不可致,怅望二十年。
蔡生从予游,秀出西山巅。
爱之如爱山,神爽超尘凡。
虚无指归路,渺渺在云间。
为我卜角里,先扫茅公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