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国有本,匪民伊何。维民有天,匪食则那。
蝼蝈鸣矣,平秩南讹。我祀敢后,我乐维和。
鼍鼓渊渊,童舞娑娑。
维国有本,匪民伊何。维民有天,匪食则那。
蝼蝈鸣矣,平秩南讹。我祀敢后,我乐维和。
鼍鼓渊渊,童舞娑娑。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祭祀活动的庄重与和谐,充满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开篇“维国有本,匪民伊何”表达了国家的根本在于人民,而非其他。接着“维民有天,匪食则那”强调了人民与天道的紧密联系,不仅仅是物质的生存,更是精神的追求。接下来的“蝼蝈鸣矣,平秩南讹”描述了自然界的节气变化,蝼蝈的鸣叫预示着季节的更替。诗人在此基础上表达了祭祀活动的虔诚,“我祀敢后,我乐维和”,即使在祭祀中也力求和谐与秩序。
“鼍鼓渊渊,童舞娑娑”则是对祭祀仪式的生动描绘,鼍鼓的深沉回响与儿童的舞蹈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庄严肃穆又充满活力的氛围。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祭祀活动的结合,展现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宵中风削。倏劈拍小窗,重衾先觉。
砚背缬冰,镜里飞霜晴曦薄。园林点缀殊纷若。
待下了、水沉帘幕。晓来霁色,半空绵絮,又沾檐角。
一昨。柳边异景,雪花厚、三尺洁莹如濯。
道是岁丰,寄语农田勤看著。玉峰突兀高高作。
皓月上、流光交铄。倚阑迥向薰笼,却憎刺灼。
小园廓。新绿墙头濯濯。
光风转、何处暗吹,直展轻阴到楼角。春寒气已薄。
翩若双鹂影掠。
凭栏望、朝霭暮烟,谁倚吟筇去行乐。柔荑正跗萼。
待雨过千丝,风飏重络。桃溪棠坞交相错。
看浅草铺翠,煖波皴碧,韶光葱茜应素约。
染衣又如昨。东郭。试寻索。
指隐约楼台,三两鸠鹊,晴丝渐欲沾篱落。
趁一抹斜阳,半空零泊。红英偕坠,似燕舞,费扑捉。
笋根抽涩勒。庭柯绿锁,新阴吹湿。
风力沉钟,犹许恋春今夕。
病过樱桃谷雨,向谁怨、年时驹隙。霄路隔。
青禽盼杳,履尘销寂。
玉觞惜别迟斟,记剪烛窗西,啼珠香迹。
梦冷鹃声,心事药炉烟积。
眼底高枝红瘦,放满地、芦蒿新茁。奁影侧。
芳怀几时抛得。
掩西风、初寒窗户,黄花相对无语。
画屏秋意吟边烛,难写怀人新句。思何许。
有白发知交,南北伤遥阻。年来辛苦。
似倦马驮刍,饥乌啄粟,老意向谁诉。试凝伫。
旧日双峰词侣。如今星散无睹。
售文卖卜生涯薄,君我相怜如故。须归去。
约斗酒盘蚝,倚醉■■■。湖山佳处。
把一卷丹经,商量道业,共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