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屠龙事渺茫,空台依旧枕崇冈。
衣冠神禹传苗裔,风壤宗周列职方。
南粤云来螺浦白,东瓯天接虎门苍。
登临送别兼怀古,不惜狂吟倒玉觞。
逐鹿屠龙事渺茫,空台依旧枕崇冈。
衣冠神禹传苗裔,风壤宗周列职方。
南粤云来螺浦白,东瓯天接虎门苍。
登临送别兼怀古,不惜狂吟倒玉觞。
这首明代诗人林鸿的《钓龙台》诗,以“逐鹿屠龙”开篇,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壮丽画卷。首联“逐鹿屠龙事渺茫,空台依旧枕崇冈”,以“逐鹿”和“屠龙”两个典故,象征着古代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迹,虽已成往事,但那座空留遗迹的高台,依然静静地依偎在巍峨的山冈之上,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颔联“衣冠神禹传苗裔,风壤宗周列职方”,进一步将视角转向了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延续。神禹(大禹)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之一,其后裔世代相传,而“风壤宗周”则指出了周朝文化的深远影响,如同大地之风,滋养着四方的职官制度,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秩序与文明的传播。
颈联“南粤云来螺浦白,东瓯天接虎门苍”,将视线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地理空间,描绘了南方的螺浦和东方的虎门,云雾缭绕,山水相连,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寓意着不同地域间的联系与交融。
尾联“登临送别兼怀古,不惜狂吟倒玉觞”,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登高远望,既有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也有对历史的深深感慨,诗人不吝于用狂放的吟唱来表达内心的激荡,甚至不惜以酒助兴,将情感推向高潮。
整体而言,《钓龙台》不仅是一首对历史遗迹的咏叹之作,更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传统文化与历史传承的深思。林鸿通过这首诗,巧妙地融合了历史、自然与人文情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元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