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前寒雨已为霖,一夕皑皑变暝阴。
春圃暗惊花萼早,客舟偏觉漕渠深。
都无车马尘过眼,唯有尊罍酒惬心。
共喜时和成美岁,预知氛祲不能侵。
腊前寒雨已为霖,一夕皑皑变暝阴。
春圃暗惊花萼早,客舟偏觉漕渠深。
都无车马尘过眼,唯有尊罍酒惬心。
共喜时和成美岁,预知氛祲不能侵。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冬末的雨景,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与哲思。首句“腊前寒雨已为霖”设定了氛围,腊月即年终之月,寒雨连绵,转化为了持久的细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哀伤的情境。
接着“一夕皑皑变暝阴”描写了夜幕降临时天气骤变,白昼未尽便已是浓密的暮色,这种急遽的变化不禁让人联想到世事无常。紧接着,“春圃暗惊花萼早”则透露出诗人的细心观察与对生机勃发的期待,即使在寒冷中也能感受到春意的萌动,这是对生命力强弱分析的一种隐喻。
“客舟偏觉漕渠深”转向个人情怀,客舟行于水道之上,感到水道似乎更为深邃,这不仅是客观环境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外在的旅途与孤独,与内心的沉思交织。
“都无车马尘过眼”表明了一个静谧而又偏僻的环境,没有车马喧哗,视线中只有宁静。“唯有尊罍酒惬心”则是诗人在这样的氛围下唯一能感受到的是手中的美酒给予的心灵慰藉。
最后两句“共喜时和成美岁,预知氛祲不能侵”,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接受与内心世界的平静。在这个时候,诗人选择与朋友共同庆幸这份难得的和谐气氛,并且深信即使是未来可能到来的不祥之兆,也无法侵蚀当前这份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含哲理又不失温婉之情的佳作。
寒峡隐堂隍,寻源得飞瀑。
悬空下千尺,飞鸟惊不度。
雷激丹岳摧,电穿青山破。
阴崖排积雪,霈雨恒时注。
我来属时艰,对此忘百虑。
尘襟欣一洗,徘徊不忍去。
崇山限吴楚,避远谁能顾。
应有避秦人,岩前觅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