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共山游复水嬉。旧同携处耐人思。
沧波一客愁空阔,不信秋来不费词。
鸥梦渺,雁书迟。而今已是菊花期。
却看素影聪明甚,可向西风忆别离。
曾共山游复水嬉。旧同携处耐人思。
沧波一客愁空阔,不信秋来不费词。
鸥梦渺,雁书迟。而今已是菊花期。
却看素影聪明甚,可向西风忆别离。
这首《鹧鸪天》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郑元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与友人一同山水游玩的回忆和对秋日离别的感慨。首句“曾共山游复水嬉”描绘了昔日与友人共享的欢乐时光,山游水嬉的画面生动活泼。接着,“旧同携处耐人思”强调了这些共同经历的珍贵,引发深深的思念之情。
“沧波一客愁空阔”转而抒发离别后的孤独与愁绪,秋水浩渺,寓言诗人内心的空旷与无尽的忧思。“不信秋来不费词”进一步表达出诗人不相信秋天的到来不会触动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片“鸥梦渺,雁书迟”借鸥鸟和鸿雁的意象,暗示友人如同远行的鸟儿,音信难通,增添了离别的哀愁。“而今已是菊花期”点明时令,暗示岁月流转,菊花盛开,却也意味着离别之季。
最后两句“却看素影聪明甚,可向西风忆别离”以月光自比,表达诗人独自面对西风,回忆起与友人分别的情景,显得尤为聪明且深情,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白浪隐帘钩,清风闻棹讴。
看人惟看影,同泛不同舟。
已出东邻里,难逢南陌头。
谁知暮潮水,半作断肠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