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调停久不烧,诗书聊以永今朝。
拟寻筇杖游还懒,望见梅花意已消。
原宪既贫应瓮牖,颜回所乐是箪瓢。
岁寒交友今馀几,留取人间作后凋。
心火调停久不烧,诗书聊以永今朝。
拟寻筇杖游还懒,望见梅花意已消。
原宪既贫应瓮牖,颜回所乐是箪瓢。
岁寒交友今馀几,留取人间作后凋。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岁末之际的闲适生活和心境。首句“心火调停久不烧”表达了内心的平静无波,没有过分的欲望与烦恼。这与后世文人强调的“养生”、“养气”思想相呼应,是对精神状态的一种追求。
接着,“诗书聊以永今朝”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的热爱,通过阅读诗书来延长和享受当前这份宁静与愉悦。这里的“永今朝”有着对时间静止的美好愿望。
第三句“拟寻筇杖游还懒”透露出诗人对于出游的意图,但又带有一丝懒惰,似乎并不急于行动。这可能是因为外界的寒冷,或许是内心的悠然自得,不愿打扰当前的宁静。
“望见梅花意已消”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梅花的向往,但这种向往已经不再强烈,可能是由于岁末之时梅花已不复存在,或是心境的变化,使得这种美好的追求也随之淡去。
五、六两句“原宪既贫应瓮牖,颜回所乐是箪瓢”则引用了古代贤者原宪和颜回的生活故事来反映诗人对于清贫自适的态度。这里的“瓮牖”、“箪瓢”都是古代贫民的生活用具,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接受与喜悦。
最后两句“岁寒交友今馀几,留取人间作后凋”则是在冬天这个季节,对于朋友交往的反思。诗人觉得真正的朋友不多,而那些能够陪伴到最后的人,更是难得。这里的“后凋”有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体认,但也承载了对于珍惜当前所拥有之人的情感。
综上所述,此诗通过诗人的生活细节和内心活动,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哲学在宋代文人中颇为流行,他们往往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以及对于古典文学文化的深厚积淀来寻找生命的意义和内心的宁静。
短鬓纷垂白,衰颜悴带黄。
多寒冬更甚,少睡夜能长。
旧学长荒废,新知感爱忘。
何时一樽酒,谈咏带江乡。
共喜春随晓色来,东郊欢踊赛牛回。
破寒青转芜菁叶,抵日红抽芍药荄。
岁换未劳惊我壮,酒封聊复为君开。
上林不负迁乔约,百蛰同惊此夜雷。
投分江梅亦太清,寻盟风絮却多情。
势先泽腹归冰鉴,气迫毫尖入管城。
吏部梦踰秦岭去,将军来作蔡州行。
拥炉令我思前躅,策蹇高吟愧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