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宁守罢任赴阙四首·其二》
《送宁守罢任赴阙四首·其二》全文
宋 / 葛胜仲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老人聚扶杖,儿啼使君前。

习知使君清,一觞代一钱。

六城十万户,焉依刺史天。

刑清艾作韠,俗朴蒲为鞭。

赭衣入佗郡,关户得晏眠。

州乡大作社,击壤歌康年。

左轓忽照路,更借知无缘。

愿公治者广,此惠周幅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即将离任的地方官吏在百姓间的深厚情谊与治理成效。通过“老人聚扶杖,儿啼使君前”这一开篇,诗人巧妙地将老幼两代人的反应对比,展现了地方官吏在任期间的关怀与影响。老人聚在一起,拄着拐杖,孩子们在使君面前哭泣,这不仅仅是对使君离去的不舍,更是对他在任期间所做善事的感激。

接着,“习知使君清,一觞代一钱”一句,点明了使君的清廉与公正,百姓们以一杯酒代替一文钱,表达对他们清正廉洁的敬仰和感激之情。这种以酒代钱的习俗,既体现了百姓对官员的尊重,也反映了他们对官员清廉作风的认可。

“六城十万户,焉依刺史天”则从宏观角度展示了使君治理下的广阔区域和众多民众,以及他对于这片土地和人民的重要性。“刑清艾作韠,俗朴蒲为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使君治理下的法律清明、民风淳朴的社会景象,百姓们用艾草制作鞭子,象征着法律的温和与公正,同时也反映出社会秩序的稳定。

“赭衣入佗郡,关户得晏眠”表明在使君的治理下,犯罪率降低,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夜晚也能安心睡眠,生活安定和谐。

“州乡大作社,击壤歌康年”则描绘了地方官吏离任后,州乡百姓自发组织社集,击壤而歌,庆祝康宁之年,表达了对使君离去的怀念和对过去几年幸福生活的回忆。

最后,“左轓忽照路,更借知无缘”表达了对使君突然离去的遗憾,以及对未能再次与其共事的惋惜之情。“愿公治者广,此惠周幅员”则是对使君治理能力的肯定和对其未来工作的美好祝愿,希望他的治理理念能够广泛传播,惠及更广阔的地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地方官吏与百姓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其在治理上的显著成效,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历史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葛胜仲
朝代:宋   字:鲁卿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生辰:1072~1144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猜你喜欢

四景为李通政赋四首·其一

石桥流水自东西,绿树连云翠嶂低。

却忆当年持宪节,扁舟曾泛武陵溪。

(0)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其十

绿烟初散锦霞空,绰约仙人半醉中。

莫怪海棠颜色丽,等閒红紫尽春风。

(0)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其九海棠缀锦

长笑时人爱海棠,芳姿何事近宫墙。

自缘要识东风面,任遣花神缀锦妆。

(0)

望岳

揽辔西来过泰安,拂空青霭掠征鞍。

东还算是初冬日,拟上天门次第看。

(0)

栖霞行台夏日

四山环绕柏台深,绿树浓交户外阴。

还似湖南持宪节,坐听山鸟弄清音。

(0)

题汶上分司二小柏

霜台对植长新枝,翠叶交承雨露滋。

直干总应无曲处,稚年俱有栋梁姿。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