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红叶·其三》
《红叶·其三》全文
宋 / 释居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郑老毫端醉墨浓,朝朝伛偻拾西风。

那知猩血燕脂外,尽在银钩铁画中。

(0)
鉴赏

这首诗《红叶(其三)》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郑老以醉墨挥毫创作的画面,以及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捕捉灵感,从自然界的细微之处汲取艺术的养分。诗中不仅赞美了郑老作品中丰富的色彩与技法,更揭示了艺术创作中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首句“郑老毫端醉墨浓”,生动地刻画了郑老在创作时的状态,仿佛他的笔触如同醉酒般自由奔放,墨色浓郁,充满了生命力与激情。这不仅展现了郑老高超的书法技艺,也暗示了他的艺术灵感源自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冲动。

次句“朝朝伛偻拾西风”,描述了郑老每日在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的情景。这里的“伛偻”形象地表现了郑老年迈但仍坚持不懈地探索自然之美的姿态,而“拾西风”则寓指他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到的灵感,无论是清晨的微风还是傍晚的余晖,都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

后两句“那知猩血燕脂外,尽在银钩铁画中”,进一步深化了对郑老艺术风格的理解。诗人指出,郑老的艺术作品并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红色与黑色,而是涵盖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色彩与技法。这里的“银钩铁画”可能指的是书法中的精细线条与力度,暗示了郑老在书法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和独特风格。通过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郑老艺术成就的高度赞赏,同时也揭示了艺术创作中对细节与技巧的极致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郑老艺术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他们将这种感悟转化为艺术表达的独特方式。诗中流露出的不仅是对艺术的热爱与尊重,更是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与探索。

作者介绍

释居简
朝代:宋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猜你喜欢

过拂水山庄

苍岩拂水水烟荒,红豆歌辞罢女郎。

碧叶有阴都碍日,暮云无雨独归廊。

津梁谩说能超海,碑碣从今失擅场。

解尔春风池上絮,似曾飞入野花香。

(0)

夜起

旅馆鸡声报,空堂客思侵。

江村明远火,山雨滴高林。

旧事饥寒在,新愁战伐深。

乾坤正摇落,把酒一沈吟。

(0)

仲夏余有晋阳之行舍弟十一送至瓜州分别兼寄朱近修张考夫

汝来送我晋阳游,汝去离群古渡头。

前路尘沙吹万斛,到时风物惜三秋。

孟门王屋高难度,铁瓮金陵望转愁。

寄语南村诸老友,鸣鞭今已出瓜州。

(0)

病足偶感

春来娇鸟唤晴多,憎我蹒跚废短哦。

小榻坐愁春又老,不知堤柳绿如何。

(0)

杂感

烟波一望渺吴关,岸柳青青渐可攀。

羞对芳年新雪鬓,愁随清梦旧烟鬟。

小园莺啭娇春色,大庾花深照客颜。

遮莫喧歌连曲港,閒门流水自潺潺。

(0)

同群从夜集大观楼

数载俱飘梗,今宵忽聚星。

何人眉最白,惟我眼能青。

书到凭鸿雁,诗成感鹩鸰。

莫分南北阮,最是喜同醒。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