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尽有残渺,情知无博澜。
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
回思遇险时,分晷过亦难。
亦岂有奇画,死生听之天。
安知天矜否,此外无控抟。
一风动旬月,三日忽自阑。
未涉浪自怖,既涉焉用驩。
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
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
亦勿诉同列,同列已预言。
湖尽有残渺,情知无博澜。
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
回思遇险时,分晷过亦难。
亦岂有奇画,死生听之天。
安知天矜否,此外无控抟。
一风动旬月,三日忽自阑。
未涉浪自怖,既涉焉用驩。
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
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
亦勿诉同列,同列已预言。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创作的,名为《解舟棠阴砦》。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
"湖尽有残渺,情知无博澜。纵眺犹杳空,至竟济者安。"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寂寞而宁静的水面景象,诗人通过湖光山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情感。
"回思遇险时,分晷过亦难。"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曾经历过危险的情况,但现在已经平安无事,这种对比增添了一丝沉重的回忆。
"亦岂有奇画,死生听之天。" 这里诗人似乎在感慨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就像一幅奇异的画卷,我们的生与死都在天的安排中。
"安知天矜否,此外无控抟。" 诗中的“天”可能象征着一种超然的力量,诗人对此表示接受,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世间其他事物的超脱态度。
"一风动旬月,三日忽自阑。未涉浪自怖,既涉焉用驩。" 这几句描写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个人情感的波折,风、月、水都成了诗人情感的载体。
"畏涂已数践,老命偶再全。还家切勿诉,空遗儿女潸。亦勿诉同列,同列已预言。" 诗末几句充满了对生命的珍惜和一种宿命感,诗人似乎在劝诫着不要过多地叙述往事,而是要珍视眼前的人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不可知的宿命观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体悟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变化,是一篇充满哲理且情感丰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