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棹重经落照湾,古松残碣一追攀。
殿门雨过金书湿,石径云荒碧藓斑。
沙拥墓潮垂钓坐,江翻寒月覆舟还。
摩挲遗像空归去,那得机缘似夹山。
舣棹重经落照湾,古松残碣一追攀。
殿门雨过金书湿,石径云荒碧藓斑。
沙拥墓潮垂钓坐,江翻寒月覆舟还。
摩挲遗像空归去,那得机缘似夹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泊舟于西林禅子道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道场的古朴与静谧之美。首联“舣棹重经落照湾,古松残碣一追攀”,开篇即以“重经”二字点明诗人并非首次造访,而是在夕阳余晖中再次来到这片充满历史痕迹的地方,古松与残碣成为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追攀之间,既有对过往的回忆,也有对当下景色的感慨。
颔联“殿门雨过金书湿,石径云荒碧藓斑”,进一步描绘了道场的环境。雨后的殿门上,金色的文字似乎被雨水打湿,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而通往殿宇的石径上,云雾缭绕,青苔斑驳,既显出自然的野趣,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这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颈联“沙拥墓潮垂钓坐,江翻寒月覆舟还”,转而描绘了一幅更为生动的画面。沙滩上,潮水与墓地相拥,垂钓者静静地坐着,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孤独;而远处的江面,在寒月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船只缓缓归来。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隐含了人生的漂泊与归宿之感。
尾联“摩挲遗像空归去,那得机缘似夹山”,诗人面对道场中的遗像,不禁摩挲不已,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他感叹自己无法获得与夹山(唐代著名禅师)那样的机缘,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能亲历伟大时刻的遗憾。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深沉的哲思,展现出诗人对生命、历史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爱惜浓香恐过时,刘郎何事苦归迟。
只应昨夜幽窗梦,飞到君边未可知。
暝角传风远,昏帆到浦迟。
草犹矜晚翠,麦正及春饥。
客雁无留意,残云有去思。
浊醪不禁醉,聊藉晚风吹。
不是春秋减素肌,从来鹤骨可能肥。
便将梦里一般看,恐是幽人作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