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何似佛手,黄龙鼻下无口。
当时所见颟顸,至今百拙千丑。
我手何似佛手,黄龙鼻下无口。
当时所见颟顸,至今百拙千丑。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明辩所作的《颂古十六首》中的第十一首。诗人以自我比作佛手,暗示自己的手或许不如佛手般神通广大或精细,因为“黄龙鼻下无口”,意指佛像通常没有开口,暗喻佛手无需言说,自有其深意。接着,诗人自嘲地说起当年的见识浅陋,至今回顾起来,感到自己笨拙丑陋,这可能是一种谦逊的表达,也可能是对过去无知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省,展现了诗人对于自身修行不足的认识以及对佛法智慧的向往,体现了禅宗常有的谦卑和自我批判精神。
侯家第宅。有野水朱桥,锦帆轻渡。
一架藤花索袅,玉铃新护。
卖饧天气争游冶,画楼前、是东风路。
乍停珠勒,半揎翠袖,女郎无数。爱筵上、笙歌似雾。
尽杜鹃啼遍,不教春暮。絮扑征衫,重与麴尘相遇。
多情本是江南物,到长安、牵惹如故。
倚阑干醉,谁家蛱蝶,换人愁去。
清明已过,怪龙堆无赖,酸风还剪。
谁寄武陵花数朵,仿佛画船红软。扇影堤边。
粉香人面,倚树闻娇喘。倾城难遇,且将塞上帘卷。
最爱轻暖轻寒,随蜂趁蝶,乍嬉游心展。
宿雨弄姿浑似梦,年少赋情深浅。
飘堕旗亭,胭脂万斛,恨事空消遣。
今朝酒醒,流莺如诉春远。
漏咽铜龙,风销蜡凤,醒来犹倚香篝。
对双鸾临镜,妆罢还羞。
满目青山画里,萦别绪、生怕凝眸。
难消受,一庭芳草,半只帘钩。悠悠。
春风度也,这千万垂杨,不系扁舟,自吹箫人去,凤锁云稠。
应念别时清泪,登临处、回首江流。
江流下,落花飞絮,遍写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