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颜复赴阙》
《送颜复赴阙》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箪瓢未改安贫性,凫绎犹传直道馀。

不见失官愁戚戚,但闻高卧起徐徐。

居中旧厌军容讲,补外仍遭城旦书。

此去将身置何许,秋风未免忆鲈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yánquē
sòng / zhé

diànpiáowèigǎiānpínxìngyóuchuánzhídào

jiànshīguānchóudànwéngāo

zhōngjiùyànjūnróngjiǎngwàiréngzāochéngdànshū

jiāngshēnzhìqiūfēngwèimiǎn

翻译
虽然生活简朴,但我依然保持着安贫乐道的本性。
尽管仕途受阻,我仍然坚守正直之道,不显忧愁。
不再面对朝堂上的军容训话,却被调到外地任职,接到严厉的命令。
这次离开,不知未来何处安身,秋天的风让我难免想起家乡的鲈鱼。
注释
箪瓢:形容生活简朴。
未改:没有改变。
安贫性:安于贫穷的本性。
凫绎:古代官职调动的代称。
犹传:仍然传承。
直道馀:保持正直之道。
失官:失去官职。
愁戚戚:忧虑重重。
高卧:闲居。
军容讲:朝堂上的军事训练或训话。
补外:被调往外地任职。
城旦书:严厉的命令或调令。
置何许:安置在何处。
鲈鱼:代指故乡,典故出自《晋书·张翰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颜复赴京任职而作,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与关切。首句“箪瓢未改安贫性”赞扬颜复坚守清贫的本性,即使生活简朴依然不改其节操。次句“凫绎犹传直道馀”进一步称赞颜复秉持正直之道,即使身处仕途,也保持着高尚的品行。

第三句“不见失官愁戚戚”,诗人安慰颜复不必因失意而忧虑,暗示他应以积极态度面对官场的起伏。第四句“但闻高卧起徐徐”则描绘了颜复淡泊名利,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第五、六句“居中旧厌军容讲,补外仍遭城旦书”暗指颜复在京中曾厌倦于军事政务,如今被外调,虽有不便,但诗人认为这是暂时的,暗示他应有更广阔的视野。

最后一句“此去将身置何许,秋风未免忆鲈鱼”以秋风和鲈鱼的典故,寄寓对颜复即将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希望他在新的环境中能保持那份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鼓励,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深沉思考,体现了苏辙诗歌的深厚人情味和哲理内涵。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东谷王子文死读其诗文有感

东谷今何在,骑鲸去渺茫。

荆花半零落,岩桂自芬芳。

议论波澜阔,文章气脉长。

遗编犹可考,何必计存亡。

(0)

绿阴亭自唐时有之到今五百年卢肇二三公题诗之后吟声寂寂久矣亭前古木不存绿阴之名殆成虚设今诗人李贾友山作尉于此实居此亭公事之暇与江山风景应接境因人胜见于吟笔多矣友人石屏戴复古访之相与周旋于亭上题四绝句以记曾来·其四

政是国家多事秋,渝川县尉亦风流。

吟诗不废公家事,坐使孟郊输一筹。

(0)

村景

箫鼓迎神赛社筵,藤枝摇曳打鞦韆。

坐中翁妪鬓如雪,也把山花插满颠。

(0)

次韵郭子秀晓行

脱叶园林带晓鸦,马蹄步步踏霜华。

山边水际频凝顾,怕有寒梅昨夜花。

(0)

宁乡道上遇张伯声

山禽调舌待春哢,江雨收声开晓晴。

偶遇故人同杖履,梅花树下一诗成。

(0)

又坐隐辞

快马疾驰,不如徒步。多金善贾,不如躬耕。

日食八珍,不如强饭。封侯万里,不如还乡。

我观古来丈夫子,何用桑弧蓬矢射四方。

苏秦生为六印役,主父死愿五鼎烹。

不如诸葛草间谈管乐,陶潜醉里傲羲皇。

南面之尊何如于据梧之贱,环辙之智无预于荷蓧之狂。

高冈峻谷久亦变,青天白日昼夜行茫茫。

胡为忧愁浪自苦,百年齿发谁得长坚强。

不如掩关扫迹成坐隐,清斋永日一炉香。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