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夭矫石嶙峋,景物初冬亦可人。
雀舫已收?坞里,冰床未出冻溪滨。
苍松夭矫石嶙峋,景物初冬亦可人。
雀舫已收?坞里,冰床未出冻溪滨。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瀛台周围苍松挺拔,岩石峻峭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冬日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季节变换中景物的微妙变化,使得“景物初冬亦可人”这一句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诗意。
“苍松夭矫石嶙峋”,开篇即以苍松的矫健姿态和岩石的险峻形状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坚韧。这里的“夭矫”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松树的生机勃勃,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接着,“景物初冬亦可人”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初冬景色的喜爱之情。在诗人的眼中,即使是初冬的景致,也足以让人感到愉悦和舒适,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
“雀舫已收?坞里,冰床未出冻溪滨。”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初冬的静谧景象。雀舫的收起,意味着水上活动的暂时停止,而冰床还未出现在溪边,则暗示着初冬的寒意尚未完全笼罩整个环境。这两处细节的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初冬特有的宁静与清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冬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悟。通过语言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冬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