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申州道中》
《申州道中》全文
唐 / 崔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风紧日凄凄,乡心向此迷。

水分平楚阔,山接故关低。

客路缘烽火,人家厌鼓鼙。

那堪独驰马,江树穆陵西。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ēnzhōudàozhōng
táng / cuī

fēngjǐnxiāngxīnxiàng
shuǐfēnpíngchǔkuòshānjiēguān

yuánfēnghuǒrénjiāyàn
kānchíjiāngshùlíng西

翻译
风势猛烈,天色阴沉,乡愁因此更加强烈。
江水漫溢,原野开阔,山峦连绵,仿佛接近古老的边关。
旅途受战火影响,沿途人家厌倦了战鼓声。
怎能忍受独自骑马,向着穆陵西边的江岸前行。
注释
风紧:形容风力大。
日凄凄:形容天色阴冷。
乡心:思乡之情。
迷:迷茫,强烈。
水分:江水泛滥。
平楚:平坦的原野。
阔:开阔。
故关:旧有的边关。
客路:旅途。
烽火:古代战争中的信号烟火。
人家:村落居民。
厌鼓鼙:厌倦战鼓声。
那堪:怎能忍受。
独驰马:独自骑马。
穆陵西:地名,穆陵关的西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申州道路上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战争氛围的不满。

“风紧日凄凄”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紧张而又萧瑟。接着,“乡心向此迷”表明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深切,这份思念如同迷雾一般充满胸中。

“水分平楚阔,山接故关低”两句,则是从地理环境上描绘出申州的地貌特征。这里的“楚阔”指的是广阔的水域,而“故关低”则暗示了一种边塞之感,给人以荒凉之意。

“客路缘烽火,人家厌鼓鼙”两句,直接点出了战争带来的苦难。“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而“鼓鼙”则是战争的声音。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性的词汇,传达了对战乱生活的不满和忧虑。

最后,“那堪独驰马,江树穆陵西”一句,以一种无奈的情绪结束了这首诗。诗人似乎在问自己,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战争氛围的地方,是否还能找到一丝宁静和安逸呢?“江树穆陵西”,则是对美好自然景象的向往,同时也映射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乡愁,还揭示了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反映出诗人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

作者介绍
崔涂

崔涂
朝代:唐   字:礼山   籍贯:《唐才子传》说是江南   生辰:888

崔涂[唐](约公元887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朝江南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猜你喜欢

曹路分赠诗次韵一首

古来诗律推曹氏,不数河梁与董逃。

唐季三家松最胜,建安七子植尤高。

短檠尚课儿精选,老笔真堪仆命骚。

极欲留君横槊赋,舟人苦报粤江涛。

(0)

哭章泉二首·其二

小扉通水竹,幽绝少比邻。

家似巢栖者,诗非火食人。

于今无宿士,若昔有先民。

彊作徵君诔,居然语未亲。

(0)

哭孙行之二首·其二

世上高科众,君尤自贵珍。

如何一夕里,忽尽百年身。

双旐齐眉友,孤灯拥髻人。

伤心惟孟母,头白送归闽。

(0)

送淮士陈文席见四川陈制参

汉家募击匈奴者,此士如何未见收。

闻说将军能揖客,安知定远不封侯。

羊肠九折谁云险,骏骨千金岂易酬。

自古荐扬繇幕府,送君去谒大参谋。

(0)

送林知录观

除却留耕知己外,其他蹊径不曾钻。

泉人浪自誇清史,冰氏安能动热官。

一鹤随身来去易,匹雏无力挽推难。

东风作意开桃杏,且閟清芗待岁寒。

(0)

送林知录

狗监知才子,雌堂惜上宾。

归船载画重,清俸买书贫。

已作扶犁叟,难留拄笏人。

洛英如见问,为说卧漳滨。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王安中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