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台一柱压嵯峨,西北浮云接塞多。
铁峡霸图龙已去,穆陵秋色雁初过。
山回大陆吞三郡,水割平原纳九河。
万里登临日将暮,醉凭青嶂独悲歌。
层台一柱压嵯峨,西北浮云接塞多。
铁峡霸图龙已去,穆陵秋色雁初过。
山回大陆吞三郡,水割平原纳九河。
万里登临日将暮,醉凭青嶂独悲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苍凉的边塞景象,通过层层叠叠的台柱、连绵不绝的山脉以及远去的龙图霸业,展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时间的流逝。首联“层台一柱压嵯峨,西北浮云接塞多”以“层台”和“一柱”对比,凸显出高台的雄伟与孤独,同时借“浮云”与“塞多”勾勒出辽阔的边疆景色,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意境。
颔联“铁峡霸图龙已去,穆陵秋色雁初过”则转而描写历史的变迁,铁峡曾经是英雄豪杰争夺之地,如今霸图已逝,只有大雁在秋色中南迁,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英雄的消逝。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喻了人事的更迭与历史的无情。
颈联“山回大陆吞三郡,水割平原纳九河”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山川的回环与大河的切割,不仅描绘了地理的壮美,也隐含着对边疆地区复杂局势的暗示,展现了边塞的险峻与广阔。
尾联“万里登临日将暮,醉凭青嶂独悲歌”收束全诗,诗人独自站在高台上,面对即将落下的夕阳,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借酒浇愁,以歌声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忧思。这一联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深化了对边塞生活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算千葩百卉,谁伴东风,早春时候。
唯有江梅,在人间长久。
雪后霜前,冲涉多少,尚精神如旧。
岁岁年年,酴酥饮了,便为公寿。
更向尊前席上,细看人与梅花,棱棱争瘦。
桃李漫山,都落芳尘后。
和气满身,参调玉弦,表天然孤秀。
来岁今朝,星闱雾阁,一卮春酒。
未岁嘉平,初旬日四,雪中归自崇唐。
山林湖海,一气接苍茫。
踏尽玉龙千丈,更一望、龙尾天长。
须臾上,高峰四顾,迤逦过前冈。
群山,如玉削,松林百万,尽傅琼霜。
浑疑是天际,一鹤翱翔。
人道玉皇三六,欲一叩、风力方刚。
明朝好,金乌衔烛,八表散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