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涌涛千尺,晴堆雪一溪。
雨随云去住,烟接树高低。
路尽疑天逼,峰尊与日齐。
扫苔聊独憩,摩壁好留题。
山涌涛千尺,晴堆雪一溪。
雨随云去住,烟接树高低。
路尽疑天逼,峰尊与日齐。
扫苔聊独憩,摩壁好留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象,展现出清幽而壮丽的画面。首句“山涌涛千尺”运用比喻,将山势比作涛涛江水,形象地表现出山势的陡峭和波澜壮阔。次句“晴堆雪一溪”则以雪比喻山间的云雾,描绘出阳光照耀下如积雪般的云雾缭绕,增添了静谧的氛围。
第三句“雨随云去住”暗示了天气变化,雨点随着云彩的移动时隐时现,增加了动态感。第四句“烟接树高低”进一步描绘了远近景致的层次,烟雾缭绕在树木间,随着视线起伏,富有立体感。
第五句“路尽疑天逼”写出山路曲折,仿佛尽头直抵天空,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空间的开阔感。最后一句“峰尊与日齐”强调山峰之高,与太阳并肩,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人选择在响雪亭中“扫苔聊独憩”,享受这份宁静,又“摩壁好留题”,表达对美景的留恋和对过往的记录。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川景色,流露出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秋鸿过尽无书信,病戴纱巾强出门。
独上荒台东北望,日西愁立到黄昏。
字读之即仆旧诗其落句云绿水红莲一朵开千花百草无颜色然不知题者何人也微之吟叹不足因缀一章兼录仆诗本同寄省其诗乃是十五年前初及第时赠长安妓人阿软绝句缅思往事杳若梦中怀旧感今因酬长句十五年前似梦游,曾将诗句结风流。
偶助笑歌嘲阿软,可知传诵到通州。
昔教红袖佳人唱,今遣青衫司马愁。
惆怅又闻题处所,雨淋江馆破墙头。
闻停岁仗轸皇情,应为淮西寇未平。
不分气从歌里发,无明心向酒中生。
愚计忽思飞短檄,狂心便欲请长缨。
从来妄动多如此,自笑何曾得事成?
正听山鸟向阳眠,黄纸除书落枕前。
为感君恩须暂起,炉峰不拟住多年。
久眠褐被为居士,忽挂绯袍作使君。
身出草堂心不出,庐山未要勒《移文》。
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
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
减一分太短,增一分太长。
不朱面若花,不粉肌如霜。
色为天下艳,心乃女中郎。
自言重不幸,家破身未亡。
人各有一死,此死职所当。
忍将先人体,与主为疣疮。
妾死主意快,从此两无妨。
愿信赤心语,速即白刃光。
南郡忽感激,却立舍锋芒。
抚背称阿姊,归我如归乡。
竟以恩信待,岂止猜妒忘。
由来几上肉,不足挥干将。
南郡死已久,骨枯墓苍苍。
愿于墓上头,立石镌此章。
劝诫天下妇,不令阴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