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休问渡江萍,山人毛人丹已成。
路入潇湘向西去,暮云寒日下孤城。
悠悠休问渡江萍,山人毛人丹已成。
路入潇湘向西去,暮云寒日下孤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秋天渡江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开篇“悠悠休问渡江萍”,设定了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基调,"悠悠"二字传递了一种从容不迫的情怀,而“渡江萍”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隐喻着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无常。
接下来的“山人毛人丹已成”,通过对“丹”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旺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里的“山人”和“毛人”都是隐喻,用以表达诗人对自由自在、远离尘俗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路入潇湘向西去”,则描绘了一种行走中的场景,"潇湘"作为古代地名,不仅指示了方向,也烘托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向西去"四字,则象征着诗人心中对远方、对未知世界的追求。
末句“暮云寒日下孤城”,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景。“暮云”、“寒日”共同营造了一种秋意浓重的氛围,而“下孤城”则增添了几分寂寞和沉思,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深邃与复杂。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悠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摹,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在飞翔的精神状态。
蜩以五月鸣,槿以一朝繁。
蜩鸣尚阅序,槿繁不及昏。
饱露外何求,美荫周林园。
所志在廉让,清响时一喧。
嗟彼卉木荣,依托惟篱樊。
萎华萧艾丛,浮艳谁与扪。
下士学齐物,齐末遗本根。
即目了可鉴,斯义匪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