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武久不作,郑卫何靡靡。
东南有佳人,皎皎冰玉姿。
被服烂纨绮,当窗理朱丝。
清声协宫商,志在旦与夔。
都人不解听,岂惜和者稀。
北望黄金台,悲哉路逶迤。
韶武久不作,郑卫何靡靡。
东南有佳人,皎皎冰玉姿。
被服烂纨绮,当窗理朱丝。
清声协宫商,志在旦与夔。
都人不解听,岂惜和者稀。
北望黄金台,悲哉路逶迤。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阶所作,名为《感兴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一位身处东南地区的佳人,她拥有如冰似玉的高洁气质,穿着华丽的丝绸衣物,在窗前弹奏着琴弦。她的琴声和谐悦耳,仿佛与宫商调和,寄托着对古代贤臣的向往,即对像伯夷、叔齐那样的人物的敬仰。
然而,周围的人们却未能理解她的琴声所蕴含的深意,或许是因为他们对这种高雅艺术的欣赏不够,导致愿意与之共鸣的人寥寥无几。诗中的佳人,似乎在向远方的黄金台(古代招贤纳士之地)遥望,表达出一种深深的遗憾与无奈。她所追求的高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人们对高雅艺术的疏离,构成了这首诗的核心主题。
通过这首诗,徐阶不仅展现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文化氛围的一种反思。他以佳人的形象,象征着对美好品德和高雅艺术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得到广泛理解和欣赏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