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面北风来,拂鬓坚冰至。
轩冕委道途,衮绣易毡毳。
百年杂丑好,始酬四方志。
浩歌激浮云,亭亭复揽辔。
羲驭几曾停,谁当扫幽翳。
吹面北风来,拂鬓坚冰至。
轩冕委道途,衮绣易毡毳。
百年杂丑好,始酬四方志。
浩歌激浮云,亭亭复揽辔。
羲驭几曾停,谁当扫幽翳。
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行旅图景。"吹面北风来,拂鬓坚冰至",北风凛冽,吹得面颊生疼,连鬓发也被寒气凝结成冰。这两句设定了一个严酷的冬季环境。
接着是"轩冕委道途,衮绣易毡毳"。诗人穿着厚重的轩车(古代贵族所乘之车辆)和冕服(一种官服),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抵挡寒风。轩车在道路上行驶时,连车辇都被积雪覆盖,而衮绣(华美的衣服)也易于毡毳(羊毛织品)中,这些细节突显了冬日之冷。
"百年杂丑好,始酬四方志"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壮志豪情。尽管岁月悠长,世事纷扰,但他仍旧保持着对四面八方事务的关注和担当。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一种坚守,也体现了诗人的胸襟与抱负。
"浩歌激浮云,亭亭复揽辔"中,诗人以豪迈之姿唱出了震天动地的歌声,直达云霄。他在马车上驭马回望,心中充满了对旅途所见风景与生活的感慨。
最后两句"羲驭几曾停,谁当扫幽翳"则显得有些许迷茫。羲驭,即驾御之意,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或他人,在这漫长而艰难的旅途中,我们何时才能停下脚步?"谁当扫幽翳"则更深一层,表达了对未来路途的迷惘与探索。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强烈的情感力量,展现了一位行者在严寒冬日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豪迈形象。
闻道莺花满上林,寻芳谁更畏霖霪。
鸣鸠乳燕春欲晚,去马来牛泥自深。
出火星坛方肇祀,联镳乐府按新音。
溶溶九陌皆流水,撩动平生江海心。
五岳独说太华雄,屹嶪千仞撑青穹。
何人收卷入掌握,要使肉眼惊神通。
悬岩绝壑溅飞瀑,玉窗翠壁开深宫。
先生捧玩岂徒尔,崇卑真妄归圆融。
我生江海曾未识,幽邃崎嵚烦指踪。
堪笑骑驴老潘阆,却要三峰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