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沉向九泉,推死已千年。
有水皆争渡,无村不禁烟。
原沉向九泉,推死已千年。
有水皆争渡,无村不禁烟。
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刘克庄的《寒食清明十首》中的第二首。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窥见整首诗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
"原沉向九泉,推死已千年。"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时间的深长与生命的消逝。"原沉"指的是古代墓地,沉默而庄严;"向九泉"则是古人对死亡的隐喻,指向地底最深处,即死者的归宿。这两字交织出一种永恒的静谧与安详,而"推死已千年"则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千年的时光如同轻轻一挥手,就能将生者送入尘封的过去,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人间生活的短暂与无常。
"有水皆争渡, 无村不禁烟。"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景象繁多的画面。"有水皆争渡"表达的是清明时节天气回暖,冰雪融化,河流解冻,众生都在争相渡河,这里"争渡"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希望的渴望和追求。接下来的"无村不禁烟"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生机勃发的景象,"无村"暗示着乡间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春意,而"不禁烟"则指的是清明时节农家开始熏烟以驱虫,这既是生产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对新生希望的一种庆祝。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生命消逝与自然更新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生命脆弱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
歌南薰,调素琴,人生会合无古今。
古人不爱暮夜金,今人岂无古人心。
河南吴公好孙子,脩髯如漆心如水。
三年赞画简书劳,芙蓉幕下清风起。
调素琴,歌南薰,南阳宗资今见君。
江花冥冥江水春,百丈牵船登要津。
凤凰池上恩波重,天官考绩承天宠。
冥鸿万里决浮云,自古有才当大用。
我酤酌金罍,遥望金罍山。
半峰不可见,乃在白云间。
它山岂无白云白,何言兹山有离色。
儿在天西母在东,千里看云两相忆。
吁嗟乎,金之罍兮不可以挹酒浆。
安得持之登北堂,注以阿母流霞觞。
醉呼仙人魏伯阳,授尔宝诀长生方。
母子相看颜色好,不劳望云悲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