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隐松林下,冲泉入两涯。
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
茅屋长黄菌,槿篱生白花。
幽坟无处访,恐是入烟霞。
旧隐松林下,冲泉入两涯。
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
茅屋长黄菌,槿篱生白花。
幽坟无处访,恐是入烟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藏不露的隐士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旧隐松林下,冲泉入两涯。" 这两句设定了隐士居住的幽静环境,松林之下,泉水从中穿过,形成两条小溪,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琴书随弟子,鸡犬在邻家。" 隐士不仅有着文学艺术的修养(琴书),而且与世间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弟子、邻家中的鸡犬)。这表明隐逸并不意味着完全与世隔绝,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纯净和谐的生活方式。
"茅屋长黄菌,槿篱生白花。" 茅草屋顶因年久而长满了黄色的苔藓,篱笆旁边开出了白色的小花。这两句突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沧桑,同时也暗示了隐士生活的质朴与宁静。
"幽坟无处访,恐是入烟霞。"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李逸人的寻访之旅的迷茫感受,以及对其可能已经融入自然界的遐想。这不仅是在描写景物,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寄寓。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合一的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切向往。
几树桃花飞尽,园林暗暗阴清。小窗风日快新晴。
浅山浓绿水,万柳一声莺。
自有春来愁到,何曾春去愁轻。十年前事暗伤情。
青梅如豆小,无处觅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