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看鸳央飞,从教水湿衣。
含娇弄莲的,夺得并头归。
贪看鸳央飞,从教水湿衣。
含娇弄莲的,夺得并头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采莲女子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水中采莲的情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浪漫色彩。
“贪看鸳鸯飞,从教水湿衣。” 开篇两句,通过女子对鸳鸯的喜爱与欣赏,表现了她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态度。即使水湿衣裳也在所不惜,体现了女子的率真与洒脱。
“含娇弄莲的,夺得并头归。” 后两句则进一步刻画了女子在采莲时的娇羞姿态和灵巧动作。她轻盈地在水中穿梭,与莲叶嬉戏,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最终,“夺得并头归”,不仅收获了莲子,也收获了内心的满足与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采莲女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江南水乡的生活情趣和女性的柔美与活力。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河湟戍卒去,一半多不回。
家有半菽食,身为一囊灰。
官吏按其籍,伍中斥其妻。
处处鲁人髽,家家杞妇哀。
少者任所归,老者无所携。
况当札瘥年,米粒如琼瑰。
累累作饿殍,见之心若摧。
其夫死锋刃,其室委尘埃。
其命即用矣,其赏安在哉。
岂无黔敖恩,救此穷饿骸。
谁知白屋士,念此翻欸欸。
一子落天上,生此青璧枝。
欻从山之幽,劚断云根移。
劲挺隐珪质,盘珊缇油姿。
叶彩碧髓融,花状白毫蕤。
棱层立翠节,偃蹇樛青螭。
影淡雪霁后,香泛风和时。
吾祖在月竁,孤贞能见怡。
愿老君子地,不敢辞喧卑。
陇山千万仞,鹦鹉巢其巅。
穷危又极嶮,其山犹不全。
蚩蚩陇之民,悬度如登天。
空中觇其巢,堕者争纷然。
百禽不得一,十人九死焉。
陇川有戍卒,戍卒亦不闲。
将命提雕笼,直到金台前。
彼毛不自珍,彼舌不自言。
胡为轻人命,奉此玩好端。
吾闻古圣王,珍禽皆舍旃。
今此陇民属,每岁啼涟涟。
闻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识。
今朝得游泛,大笑称平昔。
一舍行胥塘,尽日到震泽。
三万六千顷,千顷颇黎色。
连空淡无颣,照野平绝隙。
好放青翰舟,堪弄白玉笛。
疏岑七十二,山雙山雙露矛戟。
悠然啸傲去,天上摇画艗。
西风乍猎猎,惊波罨涵碧。
倏忽雷阵吼,须臾玉崖坼。
树动为蜃尾,山浮似鳌脊。
落照射鸿溶,清辉荡抛扌雹。
云轻似可染,霞烂如堪摘。
渐暝无处泊,挽帆从所适。
枕下闻澎湃,肌上生瘮□。
讨异足邅回,寻幽多阻隔。
愿风与良便,吹入神仙宅。
甘将一蕴书,永事嵩山伯。
古观岑且寂,幽人情自怡。
一来包山下,三宿湖之湄。
况此深夏夕,不逢清月姿。
玉泉浣衣后,金殿添香时。
客省高且敞,客床蟠复奇。
石枕冷入脑,笋席寒侵肌。
气清寐不著,起坐临阶墀。
松阴忽微照,独见萤火芝。
素鹤警微露,白莲明暗池。
窗棂带乳藓,壁缝含云蕤。
闻磬走魍魉,见烛奔羁雌。
沆瀣欲滴沥,芭蕉未离披。
五更山蝉响,醒发如吹篪。
杉风忽然起,飘破步虚词。
道客巾屦样,上清朝礼仪。
明发作此事,岂复甘趋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