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代文章,千古香邱,其人仙乎。
似卞赛埋琴,钟鱼久忏,朝云诵偈,露电真如。
松柏同心,鸳鸯并命,曾驻当年油碧车。
孤山近,有小青和靖,不叹邻孤。芰荷杨柳菖蒲。
算堤照花枝早姓苏。
数学士诗名,始传北宋,英雄身后,才占西湖。
烟雨湖边,更闻瘗玉,一例争墩可笑无。
真娘墓,忆樊南诗在,疑信谁欤。
六代文章,千古香邱,其人仙乎。
似卞赛埋琴,钟鱼久忏,朝云诵偈,露电真如。
松柏同心,鸳鸯并命,曾驻当年油碧车。
孤山近,有小青和靖,不叹邻孤。芰荷杨柳菖蒲。
算堤照花枝早姓苏。
数学士诗名,始传北宋,英雄身后,才占西湖。
烟雨湖边,更闻瘗玉,一例争墩可笑无。
真娘墓,忆樊南诗在,疑信谁欤。
此诗《沁园春·苏小墓》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潘飞声所作,以苏小小墓为题材,融历史与文学于一体,展现了对古代才女苏小的深情缅怀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开篇“六代文章,千古香邱”,以“六代”指代古代繁华的时期,点明苏小墓所在之地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人仙乎”一句,表达了对苏小超凡脱俗之美的赞美,仿佛她已成仙,超脱尘世。
接着,“似卞赛埋琴,钟鱼久忏,朝云诵偈,露电真如”,通过类比古代文人的行为,如卞赛埋琴、钟鱼忏悔、朝云诵经、露电显现真谛,来烘托苏小的高洁与智慧。
“松柏同心,鸳鸯并命,曾驻当年油碧车”,描绘了苏小墓周围自然环境的静谧与和谐,以及墓前曾经停留的油碧车,象征着苏小生前的荣华与后世的追思。
“孤山近,有小青和靖,不叹邻孤”,提到孤山附近的两位诗人小青和和靖,暗示苏小虽身处孤山,却并不感到孤独,因为她与志同道合者相知相伴。
“芰荷杨柳菖蒲。算堤照花枝早姓苏”,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苏小的名字巧妙地融入其中,同时表达了对苏小美丽形象的赞美。
“数学士诗名,始传北宋,英雄身后,才占西湖”,回顾苏小的名声自北宋开始流传,即使在英雄辈出的时代,她的才华依然能在西湖畔留下印记。
“烟雨湖边,更闻瘗玉,一例争墩可笑无”,描绘了烟雨蒙蒙的西湖边,苏小墓上的玉碑与石墩,以及人们对她的怀念之情,用“可笑无”表达了一种对遗忘的担忧。
最后,“真娘墓,忆樊南诗在,疑信谁欤”,以真娘墓作为引子,提及樊南(即杜牧)的诗句,表达了对苏小墓及其背后故事的思考与疑问,引人深思。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苏小墓的景致与历史氛围,不仅展现了对古代才女的敬仰,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与自然景观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洞察。
冬十一月,阻舟徐汊。朔风北来,雨雪纷下。
禽鸟冻寂,洲村肃夜。缆夫来言,衣单腹饿。
波流洄洄,促船难驾。我心悽恻,羽翼傥假。
七月汉土,今幸雨雪。往者难追,来春可沃。
我虽波阻,心则怡怿。购蔬城市,贷米逾泽。
原阪萧条,雁鸿辑集。贫士罔怀,一阳环复。
青青者衿,涉江我求。大泽寒冥,胡子能来。
鹭鸾难飞,潭网顿集。纲收鱼跳,阅忘寝食。
荒岑险艰,岂我能处。南纪东肃,返北于土。
锦屏山北阆州城,心识君家到未能。
万里有情传尺素,一时回首共青冥。
云阶接武人如玉,江寺寻春酒似渑。
若问吴乡旧游伴,梦回东望晓天星。
朝出江南耕,暮归江北休。
南北十馀里,往来一叶舟。
情欣农亩谐,迹与林塘幽。
田父荷锄来,立语依清沟。
谓言今岁占,禾麦皆好收。
内翰能不嫌,社鼓乐田头。
我本农圃人,迷涂始回辀。
同心不待召,同气自相求。
勤苦谢父老,相依愿千秋。
极目燕云望海鸿,江楼一笑雨兼风。
行边戏语三年约,梦里清欢两月同。
归棹细穿汀草绿,别尊新剥水菱红。
京华南北多亲旧,为说音书近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