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
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
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
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
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
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
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
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
此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侄子深切的哀悼之情。首句“掌珠一颗儿三岁”生动地描绘出崔儿稚嫩无邪的形象,而“鬓雪千茎父六旬”则反映了祖父年迈白发,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孩子与老人的年龄差异,表达了对生命脆弱和不易预料的哀伤。
中间两句“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伤之情。诗人无法接受崔儿就此离世,对于未能看到他成长为人的无尽悲痛,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力感。
“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则通过比喻手法,将内心的哀伤与外界的现象相联系,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撕裂和视线的模糊。这种情感的强烈程度,不是因为任何外在的打击或物质的污染,而是源自于灵魂深处的痛苦。
最后两句“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无尽怀念。尽管现实中的怀抱再次变得空洞,但在精神层面,他仍旧选择与崔儿的灵魂相连,就如同历史上的邓攸一样,通过艺术或是文字来重塑逝者。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擅长的平实而深刻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