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师道侄赴太常奉礼并寄勉师泰二首·其二》
《送师道侄赴太常奉礼并寄勉师泰二首·其二》全文
元 / 贡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四月含桃喜荐新,紫衣赞礼属芳辰。

官称犹是青毡物,老大潜惊白发人。

客久齑盐怜汝弟,病多药石愧吾身。

小窗风雨连床夜,记取挑灯莫厌频。

(0)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贡奎的《送师道侄赴太常奉礼并寄勉师泰二首(其二)》,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侄子远行的关切与勉励之情。

首句“四月含桃喜荐新”,点明时节,四月正是桃花盛开之时,象征着生机与喜悦。接着“紫衣赞礼属芳辰”一句,通过描述侄子在佳节之际接受礼仪赞礼,既展现了侄子的荣耀,也暗含了对侄子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官称犹是青毡物”一句,借用了“青毡”这一典故,比喻侄子出身于书香门第,才华出众,表达了对侄子家族背景的自豪和对其个人才能的认可。“老大潜惊白发人”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年岁渐长、侄子即将离家远行的感慨,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对侄子成长的欣慰。

“客久齑盐怜汝弟”一句,诗人以“齑盐”比喻生活琐碎,表达了对侄子在外生活的关心和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侄子弟弟的思念之情。“病多药石愧吾身”则是诗人自省之语,表达了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歉疚,以及对侄子健康平安的深深祈愿。

最后,“小窗风雨连床夜,记取挑灯莫厌频”两句,描绘了诗人与侄子共度的温馨夜晚,以及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希望侄子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记得这份温暖,即使在忙碌或疲惫时,也要记得挑灯夜读,勤奋不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侄子离别前后的关怀与勉励,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和对侄子未来的殷切期望。

作者介绍

贡奎
朝代:元

贡奎(1269—1329),字仲章,宣城(今属安徽)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六年,卒于文宗天历二年,年六十一岁,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
猜你喜欢

元氏桂轩为敏之赋

帘捲堂前桂子凉,一轩灯火夜初长。

月中春好元无价,天上风来别有香。

棠棣一家同映秀,词林百世继馀芳。

閒花野草空无数,掩尽人间独擅场。

(0)

中秋日同辛敬之魏邦彦马伯善麻信之元裕之燕集三乡光武庙诸君有诗昂霄亦继作

积甲原头汉閟宫,登临还喜故人同。

超超万里乾坤眼,凛凛千年草木风。

今古消沉诗句里,河山浮动酒杯中。

极知胜日须轰醉,更待银盘上海东。

(0)

浩歌行送济夫之秦行视田园

霜敛野草白,气肃天宇清。

开尊酌远客,饯此秦关行。

秦关杳杳愁西顾,千里苍茫但烟树。

子今行辔按秋风,想见秦关雄胜处。

河流汹汹昆崙来,莲峰秀拔青云开。

终南南走络巴蜀,五陵北望令人哀。

我本渭城客,浪迹来东征。

穷齐历宋嗟何营,尚气慕侠游梁城。

信陵白骨委黄土,夷门谁复知侯生。

拊剑一长啸,作歌谁为听,青天白日空冥冥。

不能乘桴入沧海,拂衣且欲归汧泾。

落魄高阳归未得,送子西归空怆情。

(0)

庆寿寺晚归

九陌黄尘没马头,眼明佛界接仙洲。

清溪照影红蕖晚,禅榻生凉碧树秋。

少室宗风开木义,裕陵遗墨烂银钩。

对谈不觉山衔月,只为松风更少留。

(0)

莫春郭南

大梁城外孤台傍,烟昏水碧春林芳。

凭高极目见归雁,风物令人思故乡。

紫金山下斜阳暮,万里川光照云树。

山间细雨花落时,何人来往东风路。

(0)

山丹花

浪蕊谁能记,山丹旧所闻。

卷花翻碧草,低地落红云。

塞雨沾衣久,溪风入把勤。

莫言羌妇丑,谁识汉昭君。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