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其二》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其二》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几年相约在林丘,眼见京江更阻游。

遗我珠玑何以报,恨无瑶玉与公舟。

(0)
注释
相约:约定。
林丘:山林。
京江:长江下游的别称,这里指代江河。
阻游:阻碍游玩。
遗我:赠予我。
珠玑:比喻珍贵的物品,这里可能指诗文或礼物。
何以报:用什么来回报。
瑶玉:美玉,象征珍贵之物。
公舟:你的船,这里可能指代对方的旅程。
翻译
多年来我们约定在山林间相聚
如今京江水势汹涌,阻碍了我们的游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无奈的情感。

"几年相约在林丘"一句,表明诗人与某位朋友有过多次聚会的承诺,这里的“林丘”可能是指两人曾经约定见面的地方。接下来的"眼见京江更阻游"则透露了目前因为种种原因,如地理距离或其他外在障碍,导致难以相见。

"遗我珠玑何以报"中,“珠玑”指的是珍贵的玉石,这里代指朋友赠予的礼物。诗人问自己这些宝物应该如何回报,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内心的感激。

最后一句“恨无瑶玉与公舟”,则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在古代文化中,“瑶玉”象征着高洁无暇之物,而“公舟”则是指共有的交通工具,能够使人顺利到达彼方的载体。诗人希望有瑶玉一样珍贵的东西来回报朋友,但又感到遗憾,因为没有这样贵重的礼物,也没有便捷的方式能让他们相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友谊的情深与隔离带来的无奈。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用典型的象征手法传递着深沉的情感。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赠张受益检校·其二

德刑相济用,自古意尤深。

肃杀冬神令,慈祥使者心。

月明清驿路,风色定寒林。

善政民应化,毋忘鲁叟箴。

(0)

澄虚观玉皇阁次韵

岿然高阁镇吴州,妙手应烦玉斧修。

万叠红云凝宝座,一轮白日抱璚楼。

濛濛灏气疑浮蜃,炯炯神光远射牛。

终待留侯辞富贵,还来相伴赤松游。

(0)

淡山岩

天下人知此一岩,霜清杖履雅宜闲。

闽峰尽有堪怡处,猿鹤多时望客还。

(0)

祷雨木栏堂四首·其三

物享用达幽秘,政戾自奸阴阳。

我已泣刑白鹢,谁继请烹洪羊。

(0)

赠施都正三首·其三

欲观芸芸初,当求根极地。

古今貉一丘,贵贱鱼千里。

纤云翳太空,玄珠在深水。

安得数年闲,与师商榷此。

(0)

携襄阳诗卷示子孙再次韵

还家未浣衣袂泥,聚首笑语环孙儿。

挽须倒褚问所得,酬倡定续陆与皮。

小子情话吾所师,指瑜擿瑕切中之。

谓公杰作含古意,白月在天影在池。

阿翁赑屃十驾足,故步虽在欠新奇。

向者护前今不尔,自呼罚爵为汝持。

与问潮乎奈吾老,亦喜商也能言诗。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