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尝秋辰,周诗咏豳日。
伏暑行将消,白藏已应律。
三朝欣快晴,扶桑晨旭出。
荷擎晓露瀼,竹透爽风疾。
立秋虽尚迟,秋意渐已悉。
惜阴觉时速,依节欲候秩。
枘凿实并行,澄观契神谧。
太室尝秋辰,周诗咏豳日。
伏暑行将消,白藏已应律。
三朝欣快晴,扶桑晨旭出。
荷擎晓露瀼,竹透爽风疾。
立秋虽尚迟,秋意渐已悉。
惜阴觉时速,依节欲候秩。
枘凿实并行,澄观契神谧。
此诗描绘了夏末初秋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对时间流转的感慨。首句“太室尝秋辰”点明地点与季节,暗示着秋季的到来。接着“周诗咏豳日”引用古代诗歌中的内容,增加了历史文化的深度。
“伏暑行将消,白藏已应律”描述了夏季余热逐渐消散,秋天的气息开始显现。三朝之后,“欣快晴”,太阳从东方升起,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荷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竹林中穿行着凉爽的风,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清新。
“立秋虽尚迟,秋意渐已悉”表明虽然立秋节气还未真正到来,但秋天的气息已经弥漫开来。诗人通过“惜阴觉时速,依节欲候秩”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感知和对遵循节令的渴望,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最后,“枘凿实并行,澄观契神谧”以物喻理,说明在自然与人为之间存在着和谐共存的关系,通过内心的平静(澄观)来达到与宇宙和谐(契神谧)的状态。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感悟。
东书西向溯波行,霜冷风凄定几程。
客枕夜长熊入梦,故园春到燕来迎。
丈人山上芝堪友,西子湖边柳结情。
回首尧天乡月皎,对床那不忆难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