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扇新成献乃翁,草堂虚寂起清风。
欲知妙用真无有,不离而今掌握中。
纨扇新成献乃翁,草堂虚寂起清风。
欲知妙用真无有,不离而今掌握中。
此诗《端午献扇》由宋代诗人张商英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时节献扇给父亲的情景,以及扇子在草堂中的妙用,展现了扇子与自然、生活的和谐交融。
首句“纨扇新成献乃翁”,以“纨扇”这一传统扇子的材质和用途为切入点,点明了献扇的对象是父亲(乃翁),同时暗示了端午节这一特定节日背景,因为端午节时人们常会互赠扇子以示祝福或敬意。
次句“草堂虚寂起清风”,描绘了献扇场景的环境氛围——草堂内一片宁静,却因扇子的轻摇而生出了一阵清风,既烘托了献扇的庄重仪式感,也暗喻了扇子能带来清凉与舒适,象征着对父亲的关怀与爱护。
后两句“欲知妙用真无有,不离而今掌握中”,则进一步揭示了扇子的妙用并非外在的物质功能,而是蕴含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即“不离而今掌握中”。这不仅表达了扇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更寓意了人与自然、与生活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强调了简单事物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献扇这一具体行为,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生活与情感的多重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和谐、谦逊与感恩的重视,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崇尚。
自古皆有没,我今始知之。
居常待其尽,逝将不复疑。
人生无根蒂,去来何依依。
既来孰不去,奄去靡归期。
复得返自然,人间良可辞。
何事空立言,念此怀悲栖。
日醉或能忘,一觞聊可挥。
且极今朝乐,千载非所知。
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
河东女嫁河西郎,河西烧烛河东光。
日日相迎苇檐下,朝朝相送苇篱傍。
河边病叟长回首,送儿北去还南走。
昨日临清卖苇回,今日贩鱼桃花口。
连年水旱更无蚕,丁力夫徭百不堪。
惟有河边守坟墓,数株高树晓相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