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衣幸每蹑膺门,了了惭非孔氏孙。
麈尾既容闻吐屑,毫端合许见摛云。
羲皇况已傲彭泽,屈宋安能过广文。
白璧一双如见掷,解貂准拟换融樽。
抠衣幸每蹑膺门,了了惭非孔氏孙。
麈尾既容闻吐屑,毫端合许见摛云。
羲皇况已傲彭泽,屈宋安能过广文。
白璧一双如见掷,解貂准拟换融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欧阳澈所作的《继前韵督敦仁和诗》。诗中以谦逊之态自述,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与学习之意。首句“抠衣幸每蹑膺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恭敬地拜访前辈的情景,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前辈的尊重。接着,“了了惭非孔氏孙”一句,诗人自谦并非孔子的后裔,但其求知之心却如同孔门弟子一般,充满了对学问的追求和敬畏。
“麈尾既容闻吐屑,毫端合许见摛云”两句,运用了麈尾(古代士大夫坐时用来拂尘的器具)和毛笔(摛云,形容文采飞扬)的比喻,表达了诗人愿意倾听前辈的教诲,同时也期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展现出才华横溢的文章。这种谦虚而又充满自信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于学术道路的坚定信念。
“羲皇况已傲彭泽,屈宋安能过广文”两句,进一步将自己与古代的圣贤相比,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之情。羲皇(伏羲)是中国传说中的圣王之一,彭泽则是陶渊明隐居之地,屈原和宋玉则是楚辞的代表人物。诗人在这里表明,即使自己无法达到这些先贤的高度,但也要像他们一样,保持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
最后,“白璧一双如见掷,解貂准拟换融樽”两句,以白璧和貂裘为喻,表达了诗人愿意付出一切来换取与前辈交流的机会,以及对知识的渴望。白璧象征着珍贵的礼物,解貂则意味着愿意牺牲个人财物,以换取与人交往的机会。这两句诗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于前辈的尊敬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比喻和谦逊的言辞,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对于前辈的敬仰以及对于自身学术道路的坚定信念,是一首充满学习精神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旗盖运迁,衣冠事乖,岂非命来。
自黄粱枕觉,分明看破,翠蓬舟近,及早抽回。
谁料山深,也同鼎沸,步步危机忙里催。
愁无奈,过青山万叠,碧水千隈。此愁何计能推。
算何日天教眉锁开。
记六桥花舫,晴边访柳,孤山草酌,雪后评梅。
回首西湖,伤心前事,覆水如何收上杯。
东风好,问如今吹入,谁处楼台。
两官俱为邻,常若千里远。
经年不通书,子孰知我懒。
相期宇宙外,肯复校繁简。
我愚亦知此,子意岂不满。
子教东方生,自视何益损。
人言不当价,一钱万金产。
须子五千卷,丹笔校黄本。
子家太史氏,名成南北阮。
道山鸿雁行,岂惟私门衎。
功名须老大,四十未为晚。
快意会有违,急行宁小缓。
忽有河山阻,遂恐消息断。
我独不念此,人穷令智短。
子勿效我慵,书来慰愁眼。
读易烧香自闭门,懒于世故苦纷纷。
晓来静处参生意,春到梅花有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