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不见月二首·其二》
《中秋不见月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李若水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明月自不老,古今同一时。

寻常赏心薄,万里清光施。

兹夕反云翳,庭乌亦长悲。

人生得意处,每每乖所期。

神仙不可学,富贵不可规。

此心恐未了,付与秋风吹。

(0)
注释
明月:明亮的月亮。
古今:古今时代。
赏心:欣赏美景的心情。
清光:清亮的月光。
云翳:乌云遮蔽。
庭乌:庭院中的乌鸦。
乖:违背。
神仙:指超脱尘世的仙人。
规:规划,追求。
此心:内心愿望。
秋风:象征着时光流逝或离别之感。
翻译
明亮的月亮永不衰老,古今时刻都相同。
平常欣赏美景的心情淡薄,但万里清辉普照大地。
今夜却反而被乌云遮蔽,庭院中的乌鸦也发出长长的哀鸣。
人生中那些如意的时候,往往与期望相违背。
神仙之道无法学习,荣华富贵也无法规划。
我的心愿恐怕难以实现,只能交给秋风去吹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若水的作品,名为《中秋不见月二首(其二)》。从鉴赏角度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未能欣赏明月的惆怅心情,并借此抒发了对生命、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感慨。

“明月自不老,古今同一时。” 这两句通过强调明月的永恒与历代共享,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好情怀,同时也映照出诗人内心对恒久之物的向往和追求。

“寻常赏心薄,万里清光施。” 这两句描绘了明月洒落大地的情景,诗人却未能欣赏到这份美好,表达了一种寻常难得的遗憾感。

“兹夕反云翳,庭乌亦长悲。” 在这样的夜晚,由于云层遮挡了明月,连同行的乌鸦都显得格外哀伤,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寂寞和不甘。

“人生得意处,每每乖所期。” 这两句透露了诗人对于人生中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感受,尽管人生中有得意之时,但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完美。

“神仙不可学,富贵不可规。” 这两句则是对超脱世俗和物质追求的反思,表明了诗人对于世间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永恒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最后,“此心恐未了,付与秋风吹。” 诗人将自己未了的心事托付给秋风,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一种生命力的颂歌和对未来无尽憧憬的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亮的渴望与失落,展现了一种超越具体节气的情感世界。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对美好自然景象的描摹,更是在抒发一种生命中的理想主义情怀和对于永恒之物的无限向往。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李若水

李若水
朝代:宋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猜你喜欢

古诗十九首·其十一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0)

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0)

功勋五位颂·其五

头角才生已不堪,拟心求佛好羞惭。

迟迟空劫无人识,肯向南询五十三。

(0)

敬和吏部韦郎中庭前朱槿之作

日给当轮满,星郎伏奏旋。

犹纡起草思,更有落花篇。

气与香衣杂,光侵画壁然。

徒闻赋君子,无以和神仙。

(0)

次五羊先寄帅公颖叔

玉帐元戎金马儒,还同严武在成都。

新诗欲得何人和,席上能容杜老无。

(0)

游狼山

一线横大江,千螺簇层峦。

空外飞鸟没,烟中片帆还。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