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忧藜藿,堆盘齿豁疏。
平生空布褐,垂老剩金珠。
世有伯劳燕,人谁熊掌鱼。
痴年将半百,抚事已嗟吁。
少壮忧藜藿,堆盘齿豁疏。
平生空布褐,垂老剩金珠。
世有伯劳燕,人谁熊掌鱼。
痴年将半百,抚事已嗟吁。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苏泂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苦短和世事无常的感慨。开篇“少壮忧藜藿,堆盘齿豁疏”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年轻时为柴草(藜藜)和堆积食物(堆盘)的忧虑,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青春时期对未来的担忧和准备。
接着,“平生空布褐,垂老剩金珠”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生辛勤劳作却只能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物质财富的感慨。这里的“布褐”指的是简单的生活,而“金珠”则象征着宝贵的东西,但这些都在暮年时才获得,反映出诗人对生命价值和物质追求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中间,“世有伯劳燕,人谁熊掌鱼”两句,通过提及古代的勤劳之人(伯劳)和传说中的熊掌美味,但实际上很少有人能享受到这样的好处,来强调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最后,“痴年将半百,抚事已嗟吁”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将近半百,回望过往种种,感慨万分的心情。这里的“痴年”指的是年轻无知的岁月,而“抚事”则是触摸过去的事物,“嗟吁”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和未能实现的梦想的深深叹息。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个人生命价值和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反思。
昔思整去装,今愿憩徂两。
顾兹世路艰,愈叹日车往。
达人豁繁忧,美景恣欢赏。
座有朋簪合,庭多宾佩响。
摘萸新贮囊,采菊细擎掌。
时物已内酬,客心仍外奖。
信美终异乡,虽乐非故党。
何时息风波,一苇泛河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