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山道中蚕麦大熟三首·其一》
《江山道中蚕麦大熟三首·其一》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衢信中央两尽头,蚕麰今岁十分收。

穗初黄后枝无绿,不但麦秋桑亦秋。

(0)
注释
衢:古代地名,指衢州。
信:古代地名,指信州。
尽头:田地的边界或两端。
蚕麰:指蚕茧丰收。
十分收:非常丰盛的收获。
穗:稻谷的花穗。
初黄:开始变黄。
枝无绿:稻穗上几乎没有绿色。
麦秋:秋天是小麦成熟的季节。
桑亦秋:连桑树也到了结茧的秋季。
翻译
衢州和信州之间,田野的两端
今年蚕丝丰收,格外显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和农事的深厚情感。首句“衢信中央两尽头”,“衢信”指的是田野间的小道,“中央两尽头”则形象地表达了小麦长至道路两旁,充满了整个视野。

接着,“蚕麰今岁十分收”,这里的“蚕麰”是指桑蚕和麦子,“十分收”则强调了今年的收成特别丰硕,是一个完美的数字,代表着极致的满足和喜悦。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农业劳动成果的赞赏,也反映出了一种对自然经济循环的理解和尊重。

第三句“穗初黄后枝无绿”,“穗”指的是谷物的花或穗子,“初黄”说明麦子的颜色已经由青转黄,到了成熟期,而“后枝无绿”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已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没有留下任何未成熟的绿色部分。

最后一句“不但麦秋桑亦秋”,诗人指出这种丰收的景象不仅限于麦子,连桑树(养蚕的桑叶)也到了收获的时节。这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一个肯定,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万物更新换代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赋予人类丰厚恩惠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农事循环的赞美。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和少林和尚英粹中山堂诗韵

我爱嵩山堂,山堂秋寂寂。

苍烟自摇荡,白云风出入。

泠泠溪水寒,细细琴丝湿。

离尘欲无事,又有闲踪迹。

(0)

和松菊堂主人照老见寄三诗·其二

晋阳相遇亦前因,分手归来迹已陈。

松菊幽堂应冷淡,与君同话更何人。

(0)

和景贤二绝·其一

醉时还许醒时无,谚有斯言正谓予。

未得素鹅白似雪,等闲难与右军书。

(0)

和薛正之韵

天涯倚遍塞城楼,凝望冥鸿空自羞。

礼义不张真我恨,干戈未戢是吾忧。

每怜丹凤能择食,常笑黄能误上钩。

何日解荣偿旧约,扁舟蓑笠五湖游。

(0)

夜泊南康

向夕扁舟系,南康一水遥。

角声云外响,灯影浪中摇。

漂泊怜衰鬓,讴歌答圣朝。

北风阻行色,明发待齐桡。

(0)

又答娄良器

閒把新诗卷里看,风流不似孟郊寒。

才高共惜年犹小,别久还惊月又团。

庭树叶飞秋思阔,塞鸿声断海天宽。

明朝拟访严君去,为说名家有凤鸾。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