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终原始或余知,虽不周今于古师。
稽彼周官图志设,各因小史训言垂。
百年时事终须记,五岭文明尚拟吹。
但使维桑多气色,甘从微阐见瘢疵。
要终原始或余知,虽不周今于古师。
稽彼周官图志设,各因小史训言垂。
百年时事终须记,五岭文明尚拟吹。
但使维桑多气色,甘从微阐见瘢疵。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修邑志成有不察而斋怒者乃得谤又以有所誉来也感而赋之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修纂地方志书的深思熟虑与严谨态度。
首句“要终原始或余知”,意为在编纂地方志时,不仅要追溯历史的源头,还要了解一些未知的信息。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研究的严谨和求实精神。
接着,“虽不周今于古师”一句,表明了诗人认识到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即使在借鉴古人经验时也要考虑到时代的变化,不能完全照搬。
“稽彼周官图志设,各因小史训言垂。”这里提到周朝的官职设置和小史的训导,强调了历史文献的重要性,以及在编纂地方志时应参考古代的典籍和经验。
“百年时事终须记,五岭文明尚拟吹。”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重视,认为无论时间多么久远,都应该被记录下来;同时,也体现了对岭南地区文化的关注和尊重。
最后,“但使维桑多气色,甘从微阐见瘢疵。”这句话意味着只要地方志能真实反映地方的风貌和特色,哪怕揭示出一些不足之处,也是值得的。诗人希望修纂的地方志能够全面、客观地展现地方的历史与文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编纂工作的深刻思考和严谨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视。
西风寒峭,怪竹里蟾光,今宵偏皎。
寂寂药房重启,数惊宿鸟。算来清赏人知少。
记当年、香闺稚小。笑携女伴,惜花爱月,眠迟起早。
空叹息、颜随秋老。愁魔相逐,病魔相搅。
回首繁华去也,半生烦恼。
新茶且共灯前试,更博山、沉水微袅。
小帘风揭,疏棂露湿,邻鸡催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