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缆维杨欲夕阳,过舟覆盎已晨光。
夹河渔屋都编荻,背日船篷尚满霜。
城外城中四通水,堤南堤北万垂杨。
一州斗大君休笑,国士秦郎此故乡。
解缆维杨欲夕阳,过舟覆盎已晨光。
夹河渔屋都编荻,背日船篷尚满霜。
城外城中四通水,堤南堤北万垂杨。
一州斗大君休笑,国士秦郎此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解缆维杨欲夕阳”一句,设定了时间和空间环境。船只解开缆绳,准备离岸,而杨柳依依,夕阳洒落,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景。
“过舟覆盎已晨光”则透露出诗人乘舟而行,经过的船上可能还残留着早晨用餐时的器皿和食物。晨光中,这些都被映照,显得分外温馨。
接下来的“夹河渔屋都编荻,背日船篷尚满霜”更是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渔家生活的场景。渔人在河岸边编织荻笠,而诗人的船篷由于背向阳光,仍然覆盖着夜晚未融的霜冻。这两句不仅形象鲜明,而且通过对比突出了早晨的清冷和生机。
“城外城中四通水”则扩展了视野,从个别景物转向更广阔的水乡地貌。无论是城市之内还是之外,水都流通着,这里有着丰富的人文习俗与自然风光交织的意境。
“堤南堤北万垂杨”中,堤岸两侧杨柳成行,一如诗篇开头所设定的景象,再次强调了这一主题。杨柳不仅是江南水乡的标志,更是时间流转中的静谧见证。
最后,“一州斗大君休笑,国士秦郎此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出生并成长的地方深厚的情感。这里的“一州斗大”,可能是指诗人所在之地不算宽广,但在心中却是无比珍贵的。而“国士秦郎”可能是对当时某位有名的人物的尊称,表明这块土地培育了不少才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故乡之情,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而又充满生机的江南水乡生活图景。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