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来多任性,惟与白云期。
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
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
望见南峰近,年年懒更移。
独来多任性,惟与白云期。
深处花开尽,迟眠人不知。
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
望见南峰近,年年懒更移。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独自一人在深山中生活的情景。他与世隔绝,只有白云作伴,体现了诗人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深处花开尽"表明他居住的地方春色浓郁,但这份美景并未为外界所知晓,他沉迷于此种静谧生活,故而"迟眠人不知"。
下半首则描绘了自然景象和诗人的情感。"水流山暗处"显示出山谷间溪流潺潺之声,而"风起月明时"则是夜幕降临,风起月亮之美景。这些都营造了一种幽静、宁谧的氛围。
最后两句"望见南峰近,年年懒更移"中,诗人在望见远处山峰时,感到一种亲切感,但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时间流逝的淡漠和无奈。年复一年,他却更加沉醉于这山野生活之中,不为世俗所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隐逸自适其性的哲学思想。
车马竞清夜,人物秀三楚。
登临得免俗,兹楼岂时睹。
同来两稚子,冠者亦四五。
落落俱可人,颇亦厌歌鼓。
山月出未高,潜鳞动寒浦。
樯灯接疏星,夺目粲不数。
魏侯转物手,百好趋就叙。
得句未肯吐,秀气出眉宇。
水净纳行影,山空答脩语。
夜气稍侵肌,鸟骇去其侣。
清游岂有极,喜事戒多取。
投静未免喧,于今岂非古。
永怀寂寞人,南北忘在所。
横岭限鱼鸟,作书欲谁与。
情生文自哀,意动足复伫。
凭槛共一默,望舒已侵午。
堤沙泥尽未及尘,江波不动风生纹。
虎头鱼尾不知数,朱旗一点来奔云。
春容已老有馀态,祓禊虽古无前闻。
踏青摸石修秘祝,落日带雨催行人。
听诗对月两不厌,颇觉过目徒纷纷。
君不见天宝杜陵翁,屈宋才堪作近邻。
秦郎百好俱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巧作松身与镜面,借美于外非良质。
潘翁拜跪摩老眼,一生再见三叹息。
了知至鉴无遁形,王家旧物秦家得。
君今所有亦其亚,伯仲小低犹子侄。
黄金白璧孰不有,古锦句囊聊可敌。
睿思殿里春夜半,灯火阑残歌舞散。
自书细字答边臣,万里风尘入长算。
初闻桥山送弓剑,宁知玉碗人间见。
夜光炎炎冲斗牛,会有太史占星变。
人生尤物不必有,时一过目惊老丑。
念子何忍遽磨研,少待须臾图不朽。
明窗净几风日暖,有愁万斛才八斗。
径须脱帽管城公,小试玉堂挥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