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屈指定中华,官渡相持勒虎牙。
若使许攸财用足,山河争得属曹家。
本初屈指定中华,官渡相持勒虎牙。
若使许攸财用足,山河争得属曹家。
这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吟咏,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英雄时代和英雄人物的赞美。诗中的“本初屈指定中华”一句,指的是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再次北上,与袁绍相持于官渡,以示决心要统一华夏。这一句设置了全诗的历史背景和主题。
“官渡相持勒虎牙”则具体描写了官渡之战的紧张激烈,两军对峙,气氛紧张,如同猛兽间的较量。这里的“相持”二字,生动地表现出双方力量相当、僵持不下的局面。
接下来的“若使许攸财用足”一句,是诗人设想,如果当时能有足够的物资和财力支持战争,或许胜利的天平就能倾向于曹操。这一设想,不仅展示了历史的假设性,也凸显了战争中后勤支援的重要性。
最后,“山河争得属曹家”则表达了诗人对曹操统一中国的期待和赞扬。这里的“山河”,代指国家、疆土,表明了战爭的高昂目标,而“属曹家”则显示出曹操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官渡之战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对于统一强国的向往。其语言简练有力,意境深远,是咏史诗中的佳作。
愧室平生交,子顺才数面。
披君秋窗图,使我怀难遣。
赓吴初未识,实重子顺荐。
三年龙州归,此士不及见。
与君晚相得,往事积馀恨。
九原既莫追,短景岂无恋。
畏庐弄翰墨,言外闻悽叹。
犹能窗下坐,垂尽勤把玩。
处世有百艰,胜天惟一德。
移冬以作春,视此石上柏。
节母行至高,健顺实殊特。
孤嫠振门户,贻训资简策。
诸孤得其孝,母气禀自昔。
交游尽英彦,声誉竞推激。
韩苏赋此画,取义各有适。
子瞻称天命,终始介如石。
退之羡平地,枝干遂万尺。
坚贞母以之,苏论诚不易。
吾当诵韩诗,馀庆真所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