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买宅先成画,申子寻山亦载图。
它日真能营小筑,此山佳处着侬无。
王维买宅先成画,申子寻山亦载图。
它日真能营小筑,此山佳处着侬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与求对好友申应时以图寻山之事的感慨。通过“王维买宅先成画”这一典故的引用,巧妙地将艺术创作与现实行动联系起来,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生活融合的深刻理解。
首句“王维买宅先成画”,借用唐代著名画家兼诗人王维的故事,说明了王维在购买住宅之前,已经通过绘画预先构想了未来的居所。这不仅体现了王维高超的艺术才华,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艺术创造与实际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同。
次句“申子寻山亦载图”,直接点明了申应时以图寻山的过程。这里的“图”既指地图,也暗含了艺术创作的意味,意味着申应时在寻找山林之地时,心中已有了一幅理想之地的蓝图。
后两句“它日真能营小筑,此山佳处着侬无”,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申应时能够实现自己理想居所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自谦之意。诗人似乎在说,即便申应时真的能够建造自己的小屋,那美好的地方恐怕也不会再属于他了,暗含了对友情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生活以及友情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舜中山中来,手持中山记。
我吟山中诗,石砺攻玉粹。
先正司马公,常念一中字。
当时伊川程,初不以为是。
人生所谓命,受之于天地。
未有字义前,此念何所寄。
日用而不知,礼乐本孝弟。
圣贤岂异人,众以华嵩企。
舜中学既优,具见诸行事。
立剖是与非,敢问何所自。
于焉道无陂,政尔心得位。
知能执两端,功在进一篑。
堂堂大丈夫,万物皆我备。
乃今为中山,转欲生疏义。
寂然不动时,更不容拟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