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素庵诗》
《素庵诗》全文
明 / 归有光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唯易有太素,太素质之始。

白贲垂皇象,彤车资帝理。

大飨尚玄尊,大路素帱尔。

伊尹言素王,后代滋文轨。

素冠时所庶,素衣时所喜。

素鞸心蕴结,素丝国风美。

五入为五色,以是悲墨子。

素功日以饰,素封日以侈;

素位日以逾,素质日以毁;

素悃日以诈,素道日以靡;

素餐日以滥,素节日以委;

素书日以憯,素问人日死。

流俗相纠错,纷纷竞齐紫。

庄子胶朱目,周鼎攦垂指。

救僿莫如忠,世变讵能止?

东海扬素波,中林潜素士。

吾其甘素饭,自可崇素履。

素抱何足言,素心但如此。

因爱素庵人,作诗扬素旨。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归有光所作,名为《素庵诗》。诗中探讨了“素”的概念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意义,以及“素”与世俗、道德、人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唯易有太素,太素质之始”,开篇即点出“素”源自于易经中的“太素”,意味着“素”是宇宙万物的原始状态或本质。接下来,“白贲垂皇象,彤车资帝理”,通过对比白色和红色的装饰,象征着“素”与权力、礼仪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

“大飨尚玄尊,大路素帱尔”则进一步阐述了“素”在祭祀和礼仪中的地位,强调了其简洁、庄重的特点。接着,“伊尹言素王,后代滋文轨”,引用伊尹的故事,说明“素”不仅是物质层面的简约,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道德标准的体现。

“素冠时所庶,素衣时所喜”、“素鞸心蕴结,素丝国风美”等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服饰、音乐等元素,展现了“素”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和审美价值。而“五入为五色,以是悲墨子”则通过墨子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度追求色彩和华丽的批判。

“素功日以饰,素封日以侈;素位日以逾,素质日以毁;素悃日以诈,素道日以靡;素餐日以滥,素节日以委;素书日以憯,素问人日死”这一系列句子,揭示了“素”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包括道德沦丧、虚伪、浪费等问题。

最后,“流俗相纠错,纷纷竞齐紫”反映了社会上对“素”的误解和扭曲,人们盲目追求外在的华丽,忽视了内在的真善美。“庄子胶朱目,周鼎攦垂指”引用庄子和周公的例子,强调了保持本真、坚守道德的重要性。“救僿莫如忠,世变讵能止?”表达了对道德沦丧的忧虑,并呼吁人们坚守忠诚,面对世事变迁也不应妥协。

“东海扬素波,中林潜素士”描绘了一幅理想化的场景,象征着在广阔的海洋和深邃的森林中,仍有人坚守着“素”的精神。“吾其甘素饭,自可崇素履”表达了诗人愿意过简朴的生活,崇尚“素”的生活方式。“素抱何足言,素心但如此”强调了内心的纯净和真诚才是最重要的。“因爱素庵人,作诗扬素旨”则是对“素”精神的赞美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探讨了“素”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层面的意义,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提出了反思和警醒。

作者介绍
归有光

归有光
朝代:明   字:熙甫   籍贯:江苏昆山   生辰:1506~1571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猜你喜欢

和徐思叔谢向大夫惠柑四首

作诗浑似谭经载,夺尽从头席几重。
文木一经题品后,虚名不数大夫封。

(0)

送吉州詹守五首

乌龙山下晓风轻,白鹭洲前暮霭凝。
今日可能如昨日,庐陵还解似严陵。

(0)

挽赵通判五首

向来三又泣阳关,犹望归来肯自宽。
今日重过更席处,却思人世别离难。

(0)

送庐陵李宰养直之官兼呈刘寺簿四首

入仕不为宰,无异面墙壁。
如何今世人,指作富贵厄。
区区为身谋,反谓第一策。
皇皇百里民,谁为访休戚。
澡身有至理,面垢吾能索。
负北肤所受,非人孰湔涤。
诗人有良玉,犹藉他山石。
况复吾所师,且喜得亲炙。

(0)

邀凉亭五首

劝节不可拗,净色不受污。
平生今日交,屹屹老桂树。

(0)

挽余丞相四首

忆昨随南史,常窥侍帝坦。
负墙须密命,垂涕进忠言。
恳恳精诚到,巍巍庙社尊。
至今天下诵,功业在调元。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姚鼐 罗洪先 贺铸 周必大 李商隐 苏颂 元稹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