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业田荒百顷莱,眉头长与醉怀开。
春愁忍共金钗诀,夜禁偏嫌玉漏催。
聚散有情都是梦,古今无物不成灰。
何时再觅狭邪路,白骨谁非塌井苔。
旧业田荒百顷莱,眉头长与醉怀开。
春愁忍共金钗诀,夜禁偏嫌玉漏催。
聚散有情都是梦,古今无物不成灰。
何时再觅狭邪路,白骨谁非塌井苔。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赵云中饮呈孟君复二首(其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首句“旧业田荒百顷莱”,描绘出一片荒废的田地景象,“旧业”指的是过去的家业或职业,可能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而荒废。这里通过 田地的荒废来反映时代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
接着“眉头长与醉怀开”,诗人借用古代美女的形象,表达自己内心的忧愁和解脱。眉间的皱褶比醉酒后的放松还要深刻,而这种忧愁却又被心中的某种解脱所抵消。
“春愁忍共金钗诀”,诗人将自己的春日忧愁与古代美女传说中的饰物——金钗相联系,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哀伤。这里的“忍”字用得很妙,既有压抑之意,也有一种不舍之情。
“夜禁偏嫌玉漏催”,则是在描述深夜的寂寞,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忧虑。诗中的“夜禁”指的是夜晚的安静,“玉漏”是古代计时工具,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紧迫感,诗人对这个世界的急遽有所不满。
中间两句“聚散有情都是梦,古今无物不成灰”,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万物皆空的感慨。这里借用“聚散”指的是人生的聚合与离别,而这种聚散都如同梦境般虚幻;“古今无物不成灰”则是对历史长河中一切事物最终归于尘土的深刻认识。
尾联“何时再觅狭邪路,白骨谁非塌井苔”,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才能重新找到那条狭窄曲折的小路(可能指的是归隐之路或个人理想中的道路),而“白骨”则是对死亡的象征,“塌井苔”则形容死后尸骸被草木所覆盖。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终结和自然规律无奈的接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荒废的田地、个人忧愁、时间紧迫以及万物皆空等主题,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的命运感慨。诗中充满了怀旧和无常的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南妆尚未丽,北宇饶丁香。
玉簪独幽艳,兼彼二者长。
此花小于簪,才可喻钗梁。
皭然天下白,间色谁能当?
岂可无嘉名,名之曰夜光。
聊以比夜合,双璧堪辈行。
玉气如白虹,意奇语非常。
礼经极能事,物色收众芳。
利人斯制器,而用以杀人。
此非人性恶,得果由种因。
苟能正其本,万类自相亲。
必无强凌弱,何取力假仁。
设险以守国,旧策难重陈。
空中常来往,四海为比邻。
智者既创物,始知天牖民。
王道信荡荡,请观行同伦。
流水不腐理为至,行己之道固无异。
一生乘化同所归,辄苦形骸作吾累。
区区摄生何足言,所可言者唯养气。
六十始知气犹水,不舍昼夜逝非逝。
配义与道终不衰,安用养形等儿戏。
伯平颇究摄生术,仁静名斋得深意。
躬行积久必有效,所患浅尝俄复弃。
乐山乐水性岂殊,子果见仁吾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