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惠荒凉寺,平林浅阜閒。
殿存碧支佛,门对赭亭山。
绕屋竹阴翠,沿阶苔晕斑。
雨中来托宿,却羡白鸥闲。
净惠荒凉寺,平林浅阜閒。
殿存碧支佛,门对赭亭山。
绕屋竹阴翠,沿阶苔晕斑。
雨中来托宿,却羡白鸥闲。
这首诗描绘了净惠寺的荒凉而宁静景象。寺庙坐落在平旷的树林和低矮的山丘之间,显得孤独而静谧。尽管殿宇尚存,但只有碧色的佛像孤零零地矗立,寺庙的大门对着远处的赭色亭山,增添了寂寥的色彩。诗人漫步在寺周,看到竹子投下的翠绿阴凉,台阶上苔藓斑驳,更显出岁月的痕迹。
在雨中来访并寄宿于此,诗人不禁生出羡慕之情,羡慕那些自由自在的白鸥,它们无需忧虑,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天地间翱翔。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诗人对净惠寺清幽环境的欣赏,以及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草色映明月,微风生远松。
去年南浦雨,今夜北窗钟。
纨素未应弃,烟云何太工。
山林有隙地,投散亦投慵。
清夜有凉露,庭除多绿茎。
正怜娇乌语,忽听焦蝉声。
浮云自西来,新月吐微明。
安得挟黄鹄,与子共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