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事行役,风霜易白头。
望乡同海雁,浪迹似沙鸥。
岐路频搔首,江山一倚楼。
欲裁王粲赋,幸托李膺舟。
北上初辞粤,西归已梦周。
本非游说客,空愧黑貂裘。
结束事行役,风霜易白头。
望乡同海雁,浪迹似沙鸥。
岐路频搔首,江山一倚楼。
欲裁王粲赋,幸托李膺舟。
北上初辞粤,西归已梦周。
本非游说客,空愧黑貂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漂泊在外,历经风霜,年华渐逝的沧桑感。首联“结束事行役,风霜易白头”点明了诗人长期奔波劳碌,岁月无情,让白发早生。接着,“望乡同海雁,浪迹似沙鸥”以海雁与沙鸥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自己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岐路频搔首,江山一倚楼”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人生岔路口时的迷茫与困惑,以及在江山美景前的孤独与感慨。
“欲裁王粲赋,幸托李膺舟”借用历史人物王粲和李膺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想要抒发心中情感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的无奈。“北上初辞粤,西归已梦周”则反映了诗人的行踪不定,从北方出发,又似乎在梦中回到了西周时代,流露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思绪。“本非游说客,空愧黑貂裘”最后两句,诗人自谦并非游说之士,却因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愧疚,黑貂裘在这里象征着功名与地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家乡、对理想的复杂情感,以及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桃萼烘霞,杨枝舞雪,春到犹辜欢约。
东风里、娇莺嫩草,尚萦绕、旧日池阁。
怅年来、信杳音沉,浪说道、双燕锦书堪托。
想金谷重扃,铜台深锁,谁弄床头弦索。
病里几番思量着。这春病恹恹,为伊情薄。
凭谁惜、腰肢瘦损,空自叹、心情寂寞。
更无端、徙倚高楼,见如画江山,游人相谑。
向野水桥边,夕阳亭畔,竞设寻花杯勺。
碧水横分,苍山乱叠,楚天无限云树。
惆怅倚阑凝望,黯黯无语。
新来憔悴,叹梦不成云,愁都作雨。
红袖对笼,翠尊递饮,尽成间阻。
追忆骊歌唱罢,宝马嘶时,肠断送君南浦。
秋江渺渺,多少征帆来去。
玉块题情,刀镮赠约,毕竟相逢何处。
向晓伫立妆台,慵画旧时眉妩。
向閒阶斜傍,不假东君,偏饶丰致。
微醉潮红,问消魂何事。
风寒露冷,垂头忘睡,起揭帘拢香细细。
芙蓉苑、相映一枝开,还堪对、薄情惆怅,空忆侬家姊妹。
知甚时、萧郎代拭清宵泪。
疑是佳人,环佩归也,促膝留欢,月华增媚。
莫待秋深,怨朝阳憔悴。一霎摧残,芭蕉和雨碎。
悔悔过东篱,难携手、无言恨多,苦被抛弃。
搔首因思,解语当年,犹剩名字。
岂道春来,看著夭桃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