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杜去天尺五。日炙锦蔫红腐。
占尽洛阳春,不放东君做主。何处。何处。
归梦一蓑烟雨。
韦杜去天尺五。日炙锦蔫红腐。
占尽洛阳春,不放东君做主。何处。何处。
归梦一蓑烟雨。
这首《如梦令·偶题》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对韦杜两地与天的距离、洛阳春景以及归梦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归隐生活的憧憬。
“韦杜去天尺五”,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将韦杜两地与天的距离形容为仅有一尺之遥,既突出了两地的高峻,也暗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接着,“日炙锦蔫红腐”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阳光照耀下的花朵比作被炙烤的锦缎,颜色逐渐黯淡,形象地描绘出花朵在烈日下逐渐凋零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占尽洛阳春,不放东君做主。”这里,“东君”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春神,象征着春天的主宰。诗句通过“占尽洛阳春”表达出洛阳春色的繁华与盛美,而“不放东君做主”则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繁华景象的留恋,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最后,“何处。何处。归梦一蓑烟雨。”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在烟雨蒙蒙中,一袭蓑衣,似乎预示着诗人渴望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自由。整个诗句充满了淡淡的忧郁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综上所述,《如梦令·偶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