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从西山游,浮霭满幽谷。
临春水木茂,度岸沙澳曲。
中有玉华仙,閒将素书读。
我欲从此休,冥心附幽独。
偶从西山游,浮霭满幽谷。
临春水木茂,度岸沙澳曲。
中有玉华仙,閒将素书读。
我欲从此休,冥心附幽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一次偶然的西山之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景色的幽静与神秘。首句“偶从西山游”,透露出一种不经意间的探险感,引人入胜。接着,“浮霭满幽谷”一句,以“浮霭”形象地描绘了山谷间轻柔缥缈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临春水木茂,度岸沙澳曲”则进一步展示了西山的自然之美,春水潺潺,树木繁茂,岸边沙洲曲折蜿蜒,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和谐自然的画面。这样的景致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和向往。
“中有玉华仙,閒将素书读”这一句,巧妙地引入了神话色彩,玉华仙在山中悠然自得地阅读素书,既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气息,也隐喻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一种向往。这种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前文的自然美景相呼应,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图景。
最后,“我欲从此休,冥心附幽独”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此地放下尘世的烦恼,与自然融为一体,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平和的愿望。这种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自然和谐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
云沙月渚,梦里曾游处。春草夜来生,催佳句。
为金门待诏,总交付,渔家住。
赖诗朋酒侣,唱和新声,谱入舞巾歌苧。
扁舟晓暮,难趁秋风去。觅取故乡鲈,和烟煮。
又飞觞刻烛,且同听、燕山雨。
吾衰心未许,扶醉追欢,不减旧年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