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屋山邱一望中,谁来城北吊遗忠。
张徐杨叶都零落,剩有平陵松柏桐。
华屋山邱一望中,谁来城北吊遗忠。
张徐杨叶都零落,剩有平陵松柏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逸田以人日祭苍翁得三绝句》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对故人的追思与缅怀之情,通过“华屋山邱”这一意象,将逝者与生者的情感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
“华屋山邱一望中”,开篇即以“华屋”与“山邱”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生前的荣华富贵,后者则是逝去后的归宿之地。一个“望”字,不仅展现了诗人遥望故人之墓的场景,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谁来城北吊遗忠”,紧承上句,提出疑问,似乎在询问有谁会前来城北祭奠这位已逝的忠臣。这一问,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也流露出对无人祭扫的遗憾,更深层次地揭示了社会对忠义之士的忽视与遗忘。
“张徐杨叶都零落”,“张徐杨叶”在这里代指历史上的忠臣良将,他们曾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如同凋零的花朵,逐渐被人遗忘。“都零落”三字,生动地描绘出这些英雄人物命运的凄凉与悲壮。
“剩有平陵松柏桐”,最后两句转而描写墓地的景象,以“平陵松柏桐”象征着逝者虽已长眠,但其精神犹存,如同墓旁的松柏与桐树,虽历经风雨,依然挺拔坚韧。这里不仅寄托了对逝者的敬仰与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希望后人能铭记历史,传承忠义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以及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与传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使得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岁云暮矣,叹吾生长是征途碌碌。
一片风沙迷望眼,到此山青水绿。
竞上扁舟,直呼渔父。共挂轻帆幅。
东南风利,船头吹动豪竹。
最是鼓柁江流,对茫茫巨浪,愁深忧续。
此去新亭三百里,谁任神州沈陆。
左揖焦光,右招郭璞,恰似东西屋。
中流闻笛,山头群马新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