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逸田以人日祭苍翁得三绝句·其三》
《逸田以人日祭苍翁得三绝句·其三》全文
清 / 全祖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华屋山邱一望中,谁来城北吊遗忠。

张徐杨叶都零落,剩有平陵松柏桐。

(0)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逸田以人日祭苍翁得三绝句》中的第三首。诗中描绘了对故人的追思与缅怀之情,通过“华屋山邱”这一意象,将逝者与生者的情感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氛围。

“华屋山邱一望中”,开篇即以“华屋”与“山邱”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生前的荣华富贵,后者则是逝去后的归宿之地。一个“望”字,不仅展现了诗人遥望故人之墓的场景,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谁来城北吊遗忠”,紧承上句,提出疑问,似乎在询问有谁会前来城北祭奠这位已逝的忠臣。这一问,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也流露出对无人祭扫的遗憾,更深层次地揭示了社会对忠义之士的忽视与遗忘。

“张徐杨叶都零落”,“张徐杨叶”在这里代指历史上的忠臣良将,他们曾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如今却如同凋零的花朵,逐渐被人遗忘。“都零落”三字,生动地描绘出这些英雄人物命运的凄凉与悲壮。

“剩有平陵松柏桐”,最后两句转而描写墓地的景象,以“平陵松柏桐”象征着逝者虽已长眠,但其精神犹存,如同墓旁的松柏与桐树,虽历经风雨,依然挺拔坚韧。这里不仅寄托了对逝者的敬仰与怀念,也暗示了诗人希望后人能铭记历史,传承忠义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颂扬,以及对历史记忆的珍视与传承。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情感表达,使得读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全祖望

全祖望
朝代:清   字:绍衣   号:谢山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生辰:1705-1755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你喜欢

斋中即事

候吏经旬少,深秋百感生。

苍苔侵竹户,白日下枫城。

鼓瑟焚香坐,窥园散发行。

天边暮鸿雁,故傍客愁鸣。

(0)

清平乐.山阳舟次

柳花如雪。浪打船头湿。浊酒瓦盆聊醉月。

消受东风寒食。溪头荠菜开花。前村已卖新茶。

回首夕阳西下,山僧曳杖回家。

(0)

念奴娇.瓜步渡江望金焦

岁云暮矣,叹吾生长是征途碌碌。

一片风沙迷望眼,到此山青水绿。

竞上扁舟,直呼渔父。共挂轻帆幅。

东南风利,船头吹动豪竹。

最是鼓柁江流,对茫茫巨浪,愁深忧续。

此去新亭三百里,谁任神州沈陆。

左揖焦光,右招郭璞,恰似东西屋。

中流闻笛,山头群马新牧。

(0)

寿萧一峰六十·其八

老眼看山眼更明,从君指点识山名。

向平心事初酬毕,知有年来物外情。

(0)

临安

临安城郭枕江隈,碧浪青山满眼来。

夹岸笙歌缘水画,倚空楼阁拂云开。

西泠暮雨烟花冷,南渡春风石马哀。

儿女英雄总消歇,好传乌榜共余杯。

(0)

梁溪欸乃歌七首·其三

望公坞上碧云堆,松吼苍崖石壁开。

不向珠帘看飞瀑,笑人空到此山来。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戴梓 华镇 杨荣 费墨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