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踏扁舟过越来,青山何处复登台。
野花荆棘多迷恨,空逐寒沙白鸟回。
每踏扁舟过越来,青山何处复登台。
野花荆棘多迷恨,空逐寒沙白鸟回。
这首明代虞堪的《越来溪》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越来溪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每踏扁舟过越来”,写诗人频繁地乘船经过此地,流露出一种习惯性的行程或对溪流的熟悉。次句“青山何处复登台”则表达了对曾经登高望远的青山的怀念,暗示了时光流转与人事变迁。
第三句“野花荆棘多迷恨”,通过野花和荆棘的意象,寓言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遗憾,可能是对过去的回忆或是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一句“空逐寒沙白鸟回”,以白鸟在寒沙上空盘旋的画面,象征着诗人的情感无处寄托,只能随风而逝,徒增寂寥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昔爱山樵书,今踏山樵路。
江边春事动,梅柳皆可赋。
荦确石径微,白浪洒衣履。
临渊鱼龙惊,扪崖猿鸟惧。
古刻难细读,断缺苍藓护。
岁月岂易考,书法但增慕。
摩挲复三叹,欲去还小住。
习气未扫除,齿发恨迟暮。
华亭鹤自归,长江只东注。
寂寥千古意,落日起烟雾。
腊前梅蕊未斜横,至后醅香试满觥。
过眼文书开数叶,打窗风雨又三更。
闭门高卧直差易,拥鼻微吟何似生。
稍取湿薪供热弄,住山如此不多争。
华堂选形胜,地直巽之隅。
主人心洁齐,公闲此燕居。
西来故乡客,东过朝大夫。
时逢志所惬,下榻同欢娱。
琴棋间壶觞,赋咏杂歌呼。
民间既羲皇,席上宜华胥。
每思就一醉,幸无官守拘。
奈何三千里,风埃与泥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