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德如公畏四知,流光底事感圆蓍。
日边丹凤聊栖棘,月下惊鸿尚拣枝。
五十知非惭漏尽,百年彊半怪驹驰。
买臣富贵犹堪待,莫诵浔阳落魄诗。
清德如公畏四知,流光底事感圆蓍。
日边丹凤聊栖棘,月下惊鸿尚拣枝。
五十知非惭漏尽,百年彊半怪驹驰。
买臣富贵犹堪待,莫诵浔阳落魄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他以李太白的《浔阳感秋诗》为灵感,抒发自己四十有九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勉励。诗中提到的"清德如公畏四知",赞扬了高尚的品德,如同公正无私的人,对自我要求严格。"流光底事感圆蓍"表达了时光流转,人事如梦,引发诗人对命运的思考。
"日边丹凤聊栖棘,月下惊鸿尚拣枝"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困于困境的凤凰和月下挑选栖息地的鸿雁,暗示虽然暂时处境艰难,但仍有追求和选择的空间。
"五十知非惭漏尽,百年彊半怪驹驰",诗人自谦在五十岁时已经明白了许多是非,感叹岁月匆匆,人生已过半。"怪驹驰"形象地描绘了光阴如骏马疾驰,令人感叹不已。
最后,诗人以"买臣富贵犹堪待,莫诵浔阳落魄诗"作结,借汉代被贬的朱买臣的故事,鼓励自己要有耐心等待富贵的到来,不必过于沉溺于过去的失意,暗示未来还有希望。
总的来说,虞俦在这首诗中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典故,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雪后北风起,岁暮临新年。
言念客中人,何日方当还。
旅食恐不周,多病凋丰颜。
一月两寄书,一书五六篇。
告我客中事,略有好因缘。
县令与之游,我闻心喜欢。
吾兄本书生,所馀惟青毡。
明哲贵保身,思退慎进前。
出处各有时,请看墀与壖。
乐道毋忧贫,仰不愧于天。
且待春风至,万物同新鲜。
寄以敝狐裘,副以苍玉镮。
翘首望南云,新雁将北旋。
邹峄野火焚,会稽残字假。
不见秦代碑,犹见秦宫瓦。
萯阳云树暗,兰池烟草萋。
不见秦宫瓦,乃见秦沟泥。
沟泥亦非泥,洗妆渍粉泽。
脂红与黛翠,残香敛魂魄。
祖龙平六国,后宫罗婵娟。
永巷等阴隧,不见卅六年。
清渭涨腻流,远绕骊山路。
此砖何自得,应近骊山树。
建业印模糊,铁厓书妩媚。
何如青陵台,驳落苔花翠。
秦云不可见,秦月犹在空。
寂寂澄心堂,郁郁阿房宫。